西方建筑小史
陈杰
评分 8.2分
邬达克
[意] 卢卡·彭切里尼
评分 8.6分
本书是在意大利学者卢卡•彭切里尼的博士研究论文基础上,修改、完善而成,兼具传记和建筑研究双重性质,以年代为经、建筑活动为纬,勾勒出了邬达克动荡漂泊的一生,以及在建筑专业领域的兢兢业业与出色表现。该书堪称近年来国际上研究邬达克的最新、最深入和翔实的一部著作。
站城一体开发
日建设计站城一体开发研究会
评分 9.0分
车站及其周边地区是日本城市更新改造最活跃的地区,本书通过站城一体化开发的案例,对车站与城市的关系,车站的选址、开发规模的设定、土地复合利用模式等规划课题进行了探讨,并总结了日本在处理各种交通换乘、战前广场、人行系统、标志识别系统、无障碍系统、防灾系统方面的经验。根据日本在战成一体化开发机制上的经验,本书探讨了政府、开发商、规划咨询单位三方在一体化开发体制下,各自应该承担的合理职责和角色,本书
物象与心境
汉宝德
为什么中国文化会产生这样的园林? 中国的园林何以成为读书人性格的写照? 在本书中,作者从古代绘画、赋文、器物以及现存名园中,寻找园林精神的蛛丝马迹,勾勒出中国园林思想的发展脉络,也映射出中国文化内在的矛盾与张力。
故宫藏影
单霁翔
江南园林志
童寯
评分 9.3分
《江南园林志(典藏版)(第2版)》文字部分包括造园、假山、沿革、现状、杂识五篇,论述中国造园的传统特色和一般原则,阐释假山艺术,介绍江南各地著名园林的沿革、现状、艺术特点并作出评价。《江南园林志(典藏版)(第2版)》是中国最早采用现代方法进行测绘、摄影的园林专著。书中述及的一部分园林现已残破或者废弃,这方面的资料尤具历史价值。
古老之美
承孝相
评分 7.5分
世界著名建筑大师之一承孝相最新力作。建筑不仅充满美感,也洋溢着人文精神,能提升人的精神与心灵。在讲述建筑的时候,不管是自己的建筑还是别人的建筑(无论是我们的古建筑还是外国的建筑),承孝相不仅讲结构和功能,还会综合囊括历史性和现在性,因此他讲述的建筑故事始终触碰到人文精神 的核心。本书汇聚韩国、日本、欧洲等国和地区的负有盛名的古老建筑,图文并茂,深入探讨这些建筑设计的优点和美好之处。
Conditional Design
Anthony di Mari
Conditional design is the sequel to Operative Design. This book will further explore the operative in a more detailed, intentional, and perhaps functional manner. Spatially, the conditional is
雕塑与建筑
陈绳正
评分 8.7分
"这本书,不是一部雕塑专著,也不是一部建筑专著,而是两者关系的论著。作者从宏观的历史纵向演变和世界范围的横向异同,从自然、地域、民族、宗教、政治、社会、人文等诸多方面考察、对比,撇弃种种的傲慢与偏见,论述雕塑与建筑的内因和外象,让我们认识雕塑和建筑从古老的原始年代到无尽的未来,它们生生不息的相互交织的共生关系,促进我们追求雕塑与建筑的完美结合。” —— 盛杨(中央美术学院
裸城
[美] 莎伦•佐金
评分 8.1分
纽约的原真性在哪里?或许在全球客眼中那些迷人的食坊酒肆、艺术画廊、旧建筑,本身就是纽约城市发展的不断变化的代表。一个地方的魅力不在于一切从未改变,而是在时代的进化中,如何让这种原真性得以保存。 本书作者观察分析了六个纽约原生地区——布鲁克林、哈莱姆、东村、联合广场、雷德胡克、都市农园涉身城市规划改造与社区邻里文化的苏醒与抗争的历史过程,揭示了“原真性”作为一种文化权力的崭
黑暗之城
Greg Girard
评分 9.4分
傳說中的「三不管」地帶九龍城寨,是一個傳說,是一個謎…… 有將近五十年,九龍城寨這個奇特社群是位於香港中心地帶的黑暗世界。城寨沒有法律、漠視基本服務、規劃條例或建築標準,但它不但繼續存在,而且蓬勃發展。但是,在英國、中國和香港政府「三不管」的情況下,這種地方怎麼能存在於一個現代城市之中?誰會在那裏生活?為什麼? 《黑暗之城:九龍城寨的日與夜》
癫狂的纽约
[荷兰] 雷姆·库哈斯
评分 8.3分
《癫狂的纽约》(Delirious New York)一书中,库哈斯认为“曼哈顿的建筑是一种拥塞的开拓之范型,曼哈顿已产生自己的大都会都市主义――拥塞文化”,并提出了拥塞文化的三个定理:格子(Grid)、脑前叶切开术(lobotomy)、分裂(schism)。 格子代表曼哈顿的都市规划,表现出一种不自由和自由间的辩证关系;脑前叶切开术代表摩天大楼内外关系的决裂;分裂则代表摩天大楼叠豆腐式的空
山丘上的修道院
范毅舜
评分 8.0分
半世纪前,一位自称为无神论者的西方建筑泰斗,为西欧培育神职人员的古老宗教团体设计修道院,他们之间会擦撞出什么火花? 几十年后,一位来自东方的教徒兼摄影家,在这座世界知名的建筑物里恣意徜徉,他如何藉由这座经院建筑整合自己,端详出背后更庞大的生命故事? 全书分为两卷,卷一共三章,逐步探索了勒·柯布西耶和拉图雷特修道院结缘背后的故事,第一章讲述作者初至拉图雷
重新发现日本
[日] 矶达雄
《重新发现日本:60处日本最美古建筑之旅》是一本带读者深度了解日本历史与建筑的文化旅行读物。日本建筑在世界建筑界享有盛誉,宫殿、神社、寺庙、城堡、民居、茶室、庭院各有特色,知名胜景数不胜数:伊势神宫、松本城、白川乡合掌聚落、法隆寺、金阁寺、伏见稻荷大社、严岛神社、姬路城、出云大社、清水寺、斜阳馆…… 本书精选日本全境60处震撼人心的最美古建筑,以海量照片与精致手
肌肤之目
(芬兰)尤哈尼·帕拉斯玛
《肌肤之目》自1996年第一版问世,便成为经典的建筑理论著作。对每一位初次习读尤哈尼·帕拉斯玛经典文章的学生来说,《肌肤之目》是一种启示,它具说服力地为建筑文化提供全然崭新的见解。《肌肤之目 建筑与感官(原著第三版)》新加入了建筑作家和教育家彼得·迈克凯恩斯(Peter MacKeith)的文章,以便读者深入理解帕拉斯玛思想的来龙去脉。这些文字将帕拉斯玛的个人传记与建筑思考的概要相结合,后者
去山里盖座小屋吧
[日]中村好文
在浅间山山麓,著名建筑师中村好文花费数年,精心建造了一座实现能源自给自足的小屋。《去山里盖座小屋吧》就是小屋建设和小屋生活的全纪录—— 小屋不大,仅有14坪,但精巧的设计能容纳15人度假。 小屋很简朴,没有连接任何线路和管道,但巧妙实现了自主供水和发电。没有水管,就高 高架起威士忌酒桶,收集屋顶滴落的雨水;没有电网,就让太阳能电池吸饱山间的阳光,让风车迎风旋转。
礼乐的风景
毛华松
评分 暂无
《礼乐的风景 城市文明演变下的宋代公共园林/建筑意匠与历史中国书系》以宋代城市文明演变为基础,通过文献资料的定性定量解读,建构宋代城市生活的文化图景,进而结合方志图文、园林遗迹中的系统案例来分析、归纳公共园林建设的智慧经验,有助于拓展以私家园林、皇家园林、寺观园林为主线的历史园林研究现状,对反映我国在风景园林建设方面的历史成就及提升当前城市风景保护和建设,具有理论拓展和实践指导的积极意义。<
未来建筑的100种可能
马克·库什纳 (Marc Kushner)
评分 6.9分
一头奶牛建造的房子会是什么样? 摩天大楼能否一日建成? 我们能够在月球上居住吗? 真的有建筑可以吸收雾霾吗? 浮在水上的办公室能想象吗? 这些并不是异想天开。人类对建筑的体验,正在被信息革命所颠覆,一个崭新的未来正在到来。未来建筑将突破传统的物理概念,将人、环境、社交需求等因素巧妙交融,给人以
建筑师解读布迪厄
(英)海伦娜·韦伯斯特
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1930- 2002年)对文化与实践的研究,在过去的大半个世纪中,对社会学、人类学和文化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致力于对人类行为的动因与方式进行解读,这一研究虽然与许多法国同行——包括加斯东·巴舍拉、米歇尔·德·塞杜、米歇尔·福柯和亨利·列斐伏尔等——相似。但他的研究方法以实证主义为导向,广泛采用摄影、观察、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手段来
建筑师解读海德格尔
(英)亚当·沙尔
《建筑师解读海德格尔》共分为绪论、山中之行、定位海德格尔、海德格尔的建筑思想、海德格尔与建筑师5章,主要内容包括:物、亲密性、如此看上去、“物”和“物体”等。《建筑师解读海德格尔》所作出的简明介绍,对建筑师、建筑学设计专业的学生和攻读建筑历史与理论课程的学生来说,是思想典范,值得一读。
图说日本建筑史
藤井惠介
评分 7.3分
《图说日本建筑史》是由藤井惠介(东京大学工学部建筑学科教授)与玉井哲雄(生活史研究所研究部长)合作编著的。说及日本建筑史的研究,传统的方法有两种:即建筑样式论和建筑类型论。前者是以建筑形制的形成、意匠和技术为研究对象,即弄清建造等建筑行为的研究;后者指解读建筑的存在理由、根据及其形态,即弄清建筑与社会关联的研究。研究对象有建筑遗构、文献史料、建筑技法书、建筑图纸(指图)以及绘有各种
画笔下的城市
评分 7.8分
在艺术家的眼中,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风土人情和艺术风格。本书26位艺术家使用铅笔、水彩等工具和材料创作出了不同风格的城市手绘作品。他们将所居住和去过的城市中美好的景象在纸上呈现出来,描绘了不同城市的建筑和景观,使大家情不自禁地沉浸在他们的旅途之中,让大家在体验不同地方的文化和迷人景色之余,更能欣赏到这些艺术家所捕捉到的精彩瞬间。
空间与地方
段义孚
评分 8.4分
本书阐述了场所与空间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文化的、经验的观点。作者认为,一个地方依赖于空间从一个地方向另外一个地方的移动,而空间依赖于地方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移动。因此,他们是相互依赖的。然后作者加入了时间,描述了地方、空间和时间这三者是如何的相互作用的。书中阐明了无论我们源自哪里,我们的所处的文化是如何的深入地影响着我们对于地方、空间和时间的理解。
欧洲大教堂
朱子仪
本书主要选取欧洲79座宏伟的教堂进行建筑风格分析,穿插建筑的历史和趣闻轶事;书后另有30座比较著名的教堂简介,可以说本书囊括了欧洲大部分知名教堂,读者通过阅读本书能够比较清晰地了解不同时期教堂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沿革。
建築的元素
Pierre von Meiss
1986年首次出版,感知性+觀念性的建築永恆之道,最新增訂版 可信的基礎,啟發正確建築觀,30年歷久彌新經典導論 最恆久的原理原則 VS 最值得一學的設計理論 交通大學建築所講座教授暨人社院院長 曾成德 選書導讀 「馮麥斯希望為建築學習揭櫫的是『設計的理論』,也稱之為『方案的理論』。『設計』與『方案』不
梁思成《图像中国建筑史》手绘图
梁思成
评分 9.7分
梁思成《图像中国建筑史》手绘图 规格:385×300毫米 内文:75克仿古轻型纸 页数:35页 装帧:筒页线装 出品:读库 本书源自梁思成先生绘制的《图像中国建筑史》插图。原件已由林洙先生捐献给国家图书馆,为这次出版,林洙先生特意请国图翻拍了原作交由我们使用。可以
藏在木头里的灵魂
佚名
评分 6.3分
- 18世纪法国传教士笔下绝美中国建筑首次面世,完整重译十八世纪法文原版,体会深刻人文情怀与历史感情,探求传统文化之美。 - 188幅精雕细刻的工艺尽显中华自古至今的工匠精神! 《藏在木头里的灵魂:中国建筑彩绘笔记》是一本描绘介绍中国建筑的画谱手稿,完成于十八世纪,作者是姓名 、履历已不可考的法国传教士。原书分上下两册,共包含188幅绘画。上册主要是
废墟的故事
[美] 巫鸿
评分 8.8分
寒烟衰草,古木遥岑,丰碑特立,四无行迹,观此使人有古今之感。 以木结构为基础的建筑形态造就了中国古代与西方截然不同的“废墟”观念,极少表现废弃人造建筑的绘画传统以独特的方式传达时间的流逝。传统中国对“往昔”的视觉感受和审美在历史的进程中与西方文化碰撞、交互,由此诞生了一种全新的现代中国视觉文化;而抗日战争结束以后,当中华民族走出了那个满目疮痍的时代,那些昏暗而危险的废墟应
建筑改变日本
[日] 伊东丰雄
“建筑是为了创造人们可以持续生活的环境,所以,没有一件工作可以被认为是与建筑无关。”——伊东丰雄 ——————————————————————— ▲ 日本建筑大师、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伊东丰雄最新作品 一次摇撼日本东部的大地震,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令伊东丰雄四十余年的建筑师生涯迎来了某种“轮回”。在各个巨型都市中,建筑已然沦
德里纳河上的桥
[塞尔维亚] 伊沃·安德里奇
评分 9.1分
《德里纳河上的桥》这部表现形式新颖别致的小说,仅用20多万字的篇幅就概括了一个国家450年的历史。它既准确地描述了几个世纪以来维合格勒城一系列的重大历史事件,也细致地勾画出一幅幅情趣盎然的生活场景,成功地塑造了几十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典型人物。 德里纳河上的桥即是作者构思的焦点,几乎成了小说主人公的化身。它在地理上连结着东方和西方,在时间上联结着过去和现在。“桥”,它更像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