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的佛教与社会
刘淑芬
评分 8.2分
本书是台湾著名学者刘淑芬关于佛教与我国中古社会关系的论集,收入“社会· 经济·观念史丛书”。本书涉及中古社会民族、政治、民俗丧葬、养生等诸领域,以多种视角反映出当时佛教与中国社会互相渗透、影响的立体景观。其中有关北方少数民族与灭佛、宦官与佛寺兴建、斋戒与断屠、福田思想与社会公益事业。中国撰述经典与民间佛教、露尸葬、塔葬等对中国葬俗的影响、寺院茶汤丸药的普及等内容,尤其具体深入。本书观点新颖,
六朝的城市与社会
评分 8.7分
本书系台湾著名学者刘淑芬先生重要的学术著作之一。本书是在原书基础上的一次重要修订。作者首先以六朝建康城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建康城的经济、社会、城市空间、居民、寺院等,并对比与洛阳城的差异,进而研究六朝时期的社会经济、中古都城坊制,是一部研究六朝都城史和城市史的力作,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中古的社邑与信仰
评分 暂无
本书为著名中古史学者刘淑芬的中古佛教史、社会史、思想史重要文章结集。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结合中古时期民众的佛教信仰,考察了社邑这一基层社会组织的形态及运作;第二部分研究中古佛教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涵括了丧葬、社会救济和医疗诸多方面;第三部分探讨中古时期僧人特殊的修习方式与仪式,如茶礼与汤礼;第四部分对中古时期的圣僧和罗汉的信仰与仪式进行了研究。全书以中古时期佛教文献为基础,研究了佛教和社邑
慈悲清净
评分 7.8分
本书以生动活动的笔触,描绘中国中古时期(三至十世纪)在佛教强烈影响之下,人民生活的各个层面。虽然佛教对日常生活有相当的制约,但佛教寺院和节日,也是当时人们最重要的节庆和娱乐。佛教的福田思想,更使朝廷将官方救济贫病的社会工作委托寺院与僧人经营。本书在讲述中古时期中国佛教信仰组织、佛教团体所参与的社会事业和社会救济的同时,还对唐代实施”年三月十”(佛教的三长斋月和每个月的十斋日)、天下普断屠杀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