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永真书千字文
孙宝文 编
评分 9.6分
《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智永真书千字文》内容简介:智永,陈、隋间著名书家,名法极,山阴(今浙江绍兴》永欣寺僧,人称「水禅师」,东晋王羲之七世孙。他初从萧子云学书,后继承祖法,精勤书艺,相传曾书写「真草千字文」八百余本,分送浙束诸寺。其传世「真草千字文」有墨迹本与刻本两种,墨迹本现已流入日本国,系纸本、册装,每面四行,行十字。长期以来,这件墨迹倍受推崇,有人评说:「真则圆劲古雅,草则丰美匀适
欧阳询行书千字文
评分 9.3分
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集字圣教序(张应召藏本)
评分 暂无
明代著名金石家张应召和温如玉历时数载刻成著名的《淳化阁帖.肃府本》,为书法艺术传承做出重大贡献。张应召还富收藏,曾收藏过两件宋拓本《集字圣教序》。这两件珍本,现一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一件藏于上海图书馆。藏于上海图书馆这一宋拓本,分别有清代著名书家伊秉绶、翁方纲、郭尚先等人题跋。诚如翁方纲所言:此本拓旧而画极 分明,深可宝也。此一珍本至今保存较为完好。为此,编者特将此本放大推出,供读者鉴赏、
王羲之临钟繇千字文
国诠书善见律
本书为"馆藏国宝墨迹"系列丛书之一,精选馆藏底本,为首次四色精印,并延请专家释文。 本帖硬黄纸本,乌丝栏,小楷书。国诠为唐太宗贞观时的经生,奉敕作此经,书法结体工整匀称,行笔遒劲舒展,丰腴秀丽,饱涵隶意,现露出《黄庭经》、《乐毅论》等书法的韵致。此卷末尾有"贞观廿二年十二月十日国诠写"款署,唐赵模、卢争臣、阎立本等人监校款。赵模为弘文馆供奉拓书人,曾
史晨碑
《史晨碑》为“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系列之一,底本好,印制精,大8开,为首次彩色放大本,并延请专家释文,方便读者研究学习,尤其适合书法爱好者对帖临摹。此碑东汉建宁二年立于鲁县孔庙。此碑一石两面刻,一面为“鲁相史晨祀孔子奏铭”,称“前碑”,另面为“史晨飨孔庙碑”,称“后碑”。《史晨碑》选收“前碑”字,共十七行,满行三十六字。前人评说此碑隶字,“矩度森然,如程不识之师,步伍整齐,凛不可犯。”<
雁塔圣教序
评分 9.7分
《雁塔圣教序》为“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系列之一,底本好,印制精,大8开,为首次彩色放大本,并延请专家释文,方便读者研究学习,尤其适合书法爱好者对帖临摹。“雁塔圣教序”又称“慈恩寺圣教序”,于唐永徽四年(六五三年)立,两石分嵌入西安慈恩寺大雁塔下南门东西两侧,一侧为唐太宗撰写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计二十一行,行四十二字,一侧为唐高宗李治撰写的“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记”,共二十行,行四十字。两
苏轼书寒食帖赤壁赋
《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苏轼书寒食帖赤壁赋》为“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系列之一,底本好,印制精,大8开,为首次彩色放大本,并延请专家释文,方便读者研究学习,尤其适合书法爱好者对帖临摹。此帖系书家传世力作,亦被后人评为仅次于“兰亭序”,“祭侄文稿”的天下第三大行书。此作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外,《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苏轼书寒食帖赤壁赋》还有书家书写的“赤壁赋”,名篇名书集于一体。此作
孙过庭书谱
《孙过庭书谱》为“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系列之一,底本好,印制精,大8开,为首次彩色放大本,并延请专家释文,方便读者研究学习,尤其适合书法爱好者对帖临摹。唐代垂拱三年,孙过庭撰写“书谱”一文。此作文字宏丽,议论精辟,是一篇极为精彩的书论;其草书墨迹,笔法流动,姿态横生,被后人誉为书法史上之双璧。宋代著名书家米芾评价“书谱”,“凡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清代名家孙承泽评说:“书谱天真潇洒,
赵孟頫书三门记
评分 9.8分
《赵孟頫书三门记》为“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系列之一,底本好,印制精,大8开,为首次彩色放大本,并延请专家释文,方便读者研究学习,尤其适合书法爱好者对帖临摹。元代至元三十年,苏州玄妙观之三门得以重新修缮。吴兴著名文人陵阳先生为其撰写“玄妙观重修三门记”一文。大德年间,年届半百的赵孟俯以大字楷书写下“玄妙观重修三门记”之碑文。这件墨迹纵三十五点八厘米,横二百八十三点八厘米,计六十七行,五百五
万岁通天帖
《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万岁通天帖》内容简介:唐武则天于万岁通天二年,命弘文馆用勾填法,将王方庆所进献的先祖王羲之及诸孙辈书翰真迹摹取下来,存留内府。这卷唐摹本所摹取的王羲之、王献之、王徽之、王僧虔、王苍、王慈、王志等七人书翰十通,是传世王氏父子墨迹中最可靠最接近真迹的作品。此卷每帖前有王方庆小楷书祖辈名街及官位名称,卷后有宋代岳珂,元代张雨,明代文征明、董其昌四人题跋。曾经北宋内府,南宋
归去来辞·归田赋·草书千文
《归去来辞·归田赋:草书千文》还选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一卷草书千字文。这卷墨迹遒劲古拙,今草章草兼备,其纵二十四点一厘米,横二百四十点六厘米。赵孟頫多次书写陶渊明的归去来辞。现存于世的墨迹便有三件之多。一是现存于辽宁省博物馆的一件。二是延佑五年书写,现存于湖州市博物馆的一件。三是这卷书于大德元年,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归去来辞并序”。 这卷“归去来辞并序”书于大德元年,时年书
苏轼墨迹选(二)
宋代绍圣元年四月,五十九岁的苏轼被贬往岭南。途中遇雨留阻于襄邑(今河南睢县),书写《洞庭春色赋》和《中山松醪赋》以述怀。两赋并后记计有六百六十八余言,为其传世墨迹中字数最多的一卷。明代王世贞评说:“此迹不惟以古雅胜,虽姿态百出,而结构紧密,无一笔失操纵,为眉山最上乘。” 二赋于元代曾经郭仲实收藏,明代曾经李东阳、张孝思等人先后收藏,乾隆进入清内府,溥仪曾将其藏于长春伪帝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