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精神史探源
李冬木
评分 8.6分
魯迅原名周樹人,因1918年在《新青年》上以「魯迅」的筆名發表短篇小說《狂人日記》而蜚聲文壇,並在此後生涯所餘的十八年間一直居於中國文壇的核心,直至今日,「魯迅」仍被認為是中國現代文學最具代表性的作家。然而,周樹人何以成為「魯迅」?其精神史的來源和過程是怎樣的?就不僅僅是「魯迅」作為一個作家的個人成長史問題,而是關係到中國近現代思想和文學的根本問題。 本書收論文十二篇,主
越境
评分 暂无
1918年,随着《狂人日记》的发表,“鲁迅”诞生了,但青年周树人是如何成为鲁迅的?他读了哪些书?受到了怎么样的影响? 日本七年,是周树人急剧成长的阶段。了解那时的日本,才能更深入地了解那时的周树人。 本书是著名学者李冬木数十年鲁迅研究成果的集结。书中以1902—1907年鲁迅留学日本的七年为线索,围绕“周树人何以成为鲁迅?”,具体考察了留学生周树人如何
国民性
20世纪初,随着中国留日学生译介和著述的活跃,“国民性”(nationality)也被引入汉语之中,从而成为现今中文里的“国民性”(guó mín xìng)一词。本书聚焦“国民性”这一汉字词语,对该词语的生成和传播过程以及现状进行了语汇史和思想史的双重考察,在厘清“国民性”(nationality)这一概念历史的前提下,具体考察了“国民性”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问题意识和使用状况,并从词源入手,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