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的西藏想像
簡金生
评分 暂无
通過漢人如何想像西藏的個案,本書展示近代中國國家建構過程中民族主義的另一面向:漢人如何看待非漢族群。本書提出,即使是訴求愛國主義、民族政策或邊疆治理,中國民族主義都需先回應自身對非漢族群的潛在偏見。以漢人的西藏論述為例,本書集中在宗教(西藏密宗)、社會形態(封建神權)與性別(一妻多夫制)三個面向,探討近代漢人對西藏的主要認知。而漢人中心主義所欲再現的西藏,隱藏著提供西藏現代化的物質與精神支助
民國史研究的引路人:蔣永敬先生傳
林桶法
這本傳記,內容紮實,行文深入淺出,作者以「真實性,啟發性,故事性」自許,當之無愧。讀者讀這本書,可以在輕鬆愉快中了解一代學人的生平事跡,餘味無窮。──張玉法(中央研究院院士) 蔣永敬,1922年5月6日生於安徽定遠縣,2018年4月26日逝於臺北市,享耆壽96歲。出生民國、研究民國,為傑出的民國史研究學者。
青年黨史家:沈雲龍先生傳
陳三井
沈雲龍(1910-1987),筆名耘農,江蘇東台人。從中學時代開始,他就是一位憂國憂民的愛國青年,投入了中國青年黨的懷抱,從此頂著「匹夫無罪,愛國其罪」的大帽子,與「國家主義」結下了不解之緣。 他生長在一個動盪不安、戰亂頻仍的大時代,內有軍閥混戰,繼之以中國共產黨叛亂,隨之神州沉淪;外有日本窺伺,先是日軍阻撓北伐,製造「五三」濟南慘案,繼之引爆「九一八」、「一二八」,乃至
長城抗戰:日中檔案比較研究
姜克實
本書是在發掘大量日軍原始檔案基礎上,對比國內戰史檔案,對1933年日軍熱河作戰(中國稱長城抗戰)進行的國際對比考證。曝露了第二十九軍喜峰口大刀隊殺敵紀錄的虛偽,釐正臺海兩岸戰史紀錄中的種種謬誤,並指出以政治宣傳取代歷史事實,將抗戰史作為民族精神教育手段的方法面弊病,是對今日已成為民族抵抗精神原點的長城抗戰史紀錄的顛覆性研究。 利用實證戰史研究,注重使用第一手原始資料,為了
反攻與再造
陳鴻獻
1949 年蔣中正退守臺灣後,不斷昭告國人「毋忘在莒」,呼籲「一年準備,兩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積極整軍經武,策劃反攻。「反攻」相關字句隨處可見,成為1950、60 年代臺灣民眾的共同記憶。惟因各種條件的限制,「反攻復國」終成畫餅。 本書運用大量軍方檔案及蔣中正個人資料,詳考1950 年代各個不同階段制定的反攻大陸計畫,檢視各反攻計畫的準備、
五四意識在台灣
簡明海
百年前在北京爆發的五四運動,對日治下的台灣有何影響? 風聲鶴唳的獨裁時期,承繼五四精神的知識分子如何處世? 今日,德先生與賽先生已大抵實現的台灣,五四意識是否仍具價值? 本書探討五四意識在台灣,由日治時期至戰後,以迄今日的發展。 台灣知識分子,日治時期舉五四大纛對抗同化政策,戰後則持五四精神針砭時局,並作為批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