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念庵的生命历程与思想世界
张卫红
评分 8.8分
《罗念庵的生命历程与思想世界》是研究他生平、思想的首部专著,打破了以往就概念范畴进行分析的单面的哲学方法,结合罗念庵个人的特点,回到历史世界,把握其思想与生活际遇、时代背景之间的互动。在义理分析上,以体知、工夫为脉络把握念庵之学的活的精神。笔者将念庵之学置于相关的生活一历史脉络和工夫一体知脉络中加以把握,这样的脉络、语境(context)正是哲学研究所容易缺失的层面。因此,在篇章结构上便分为
敦于实行
评分 暂无
本书通过考察明代大儒、阳明弟子邹守益之学术思想与历史活动的互动,展示了阳明学者思想与实践的一体性特质,再现了一个理学家以“天理、良知”之价值来传播学术、引导现实政治的理想追求。以此深入揭示了阳明学者的思想与社会历史实践的密切关联,探寻了哲学史与社会史、文化史视野相融合的解释路径。 张卫红,中山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博士,现任中山大学博雅学院教授。著有:《罗念庵的生命历程与思
由凡至圣
评分 8.2分
本书是关于王阳明及其后学致良知工夫的相关研究,力图脱开哲学概念式的“工夫论”分析,如实呈现“工夫”本身:致良知的具体工夫阶次、工夫要点、障难及克除方法、实践之运用、终极境界等,以期于儒家心性之学的研究有所裨补,并为现代人提供一条可实践的身心转化之路。在崇尚自由、张扬自我的现代社会,如何把私欲小我之张扬升华为道德主体之凸显、德性大我之挺立,实现身心的真正自由,是现代社会亟需解决的课题,也是本书
邹东廓年谱
邹东廓(1491-1562),名守益,字谦之,号东廓。江西安福县北乡澈源(今江西省安福县连村乡新背老屋里村)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邹守益一生尤其重视教育,崇尚简易明白、朴实无华、直指本心。他认为,教育是人后天赖以长进的最根本的途径。守益教人,把王守仁的“致良知”学说作为道德教育的根本,并对“致良知”作了充分的发挥。邹守益著作有《东廓文集》、《诗集》、《学豚遗集》等。今有《东廓邹先生遗稿》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