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物考古学
袁靖
评分 9.0分
动物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是考古遗址中出土的动物遗存,其研究目标是认识古代各个地区的动物种类及遗址周围的自然环境特征、探讨古代人类与动物的相互关系及古代人类涉及动物的行为。 中国动物考古学研究经历了自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的形成时期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发展时期这样两个阶段。在形成时期的研究工作主要是鉴定考古遗址中出土的动物遗存,而进入发展时期以来,
中国文物地图集
艾尔肯·米吉提
评分 暂无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册-中国文物地图集-(上.下册),ISBN:9787501034710,作者:本社
固原南郊隋唐墓地
罗 丰编著
评分 8.6分
金代服饰——金齐国王墓出土服饰研究
赵评春
评分 8.4分
封面 1 书名 2 版权 3 序 4 目录 7 第一章 金代齐国王墓概况 16 第二章 葬具 17 一 朱棺 17
毛诗名物图说
花树摇曳 钿钗生辉
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
萧后冠的实验室考古清理与保护工作历经两年多,取得多项重要发现和研究成果。成功揭示了萧后冠头箍结构、博鬓、花树数量与分布,以及铜钗、钿花等饰件制作工艺;发现了隋唐时期的棉花;对古代鎏金铜珠工艺有了较深入的认识;完成了对萧后冠的仿制工作;为隋唐时期礼冠制度及其复原研究提供了基础性技术资料。该项目是目前实验室考古的一个成功范例,对国内实验室考古探索和实践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本书为隋炀帝萧后冠实验室
良渚古城综合研究报告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本书为良渚古城遗址考古发掘工作与多学科研究成果的汇总,是面向考古业内的较为全面的综合性工作报告。对良渚古城城墙、城内贵族墓地、城内宫殿区、城外遗址、城郊祭坛、外围水利工程等考古发掘工作以及良渚文化中神权与王权的体现、冶玉技术、古城的营建工艺、古城的兴衰与环境等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汇总。
汉代神兽图像研究
潘攀
本书以“汉代神兽图像”为研究对象,广泛收集了目前所见的相关考古材料,在此基础上展开以考古学方法为主、美术史方法为辅的系统研究。 首先对八十余种汉代典型神兽母题进行了分类与形态研究,发现汉代神兽图像形态与意义的产生方式主要为:对传统的继承和改造、新创与剔除三种,其基础均为汉人特有的精神信仰与审美需求;总体来看,汉代神兽图像形态的主要特征是:主体形态写实,但细节或图像背景被丰
蓝田水陆庵
本书是技术应用和文化研究结合的又一次深度尝试,在大量图像资料的背景下,对水陆庵彩塑进行历史、艺术、佛学等方面的专题研究,其中文字近10万字,配图210幅。在诠释塑像题材内容的同时,还对水陆殿和泥塑的空间关系也进行了解析,探讨加强文化遗产数字化资料利用的概念,以促进文物保护利用、研究、保护、交流和宣传工作的开展,全面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的北斗信仰研究
朱磊
评分 8.0分
中国自上古时期就盛行着各式各样的自然崇拜和鬼神信仰。对北斗的信仰可谓是华夏上古先民很早产生的宗教信仰之一,也是我国历目前持续时间很长,影响范围很广的一种宗教信仰。在古代先民意识中,北斗神曾是生杀予夺、至高无上的大神,受到优选规格的祭祀和膜拜。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选题新颖。北斗信仰是中国历目前延续时间很长,影响范围很广的自然物崇拜之一。对中国古代墓葬中的天象图内容进行了分区、分期的系统
智慧博物馆案例(第一辑)
文物保护领域物联网建设技术创新联盟
成都下同仁路——佛教造像坑及城市生活遗址发掘报告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
2014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成都下同仁路进行了抢救发掘,发现了2个佛教造像坑、14个生活遗物坑以及2个水井。造像坑中出土了佛像、菩萨像、天王像、背屏式组合造像等多种类型的佛教造像,分析其年代在南北朝至唐代时期,其中尤以南北朝时期占多数,据推测这批造像中的一部分或与梁代海安寺存在联系。生活遗物坑及水井中出土了瓷器、陶器、石器等生活用品,推测其年代为西汉中晚期至明代早期。 <p
大美之佛像(犍陀罗艺术)
栗田功
《大美之佛像:犍陀罗艺术》分为13个章节,通过犍陀罗美术的名品,简明并系统地介绍了犍陀罗艺术的发生、发展、艺术特点以及有关佛陀生平的本生故事和佛传故事,用优美的雕刻艺术形式,描写了释迦摩尼传奇的一生,使读者即学习到了犍陀罗艺术发展的历史,又欣赏到了优美的犍陀罗佛像艺术。
东南亚大陆早期文化
查尔斯·海厄姆
评分 8.8分
《东南亚大陆早期文化:从最初的人类到吴哥王朝》首次将东南亚地区早期历史的全部发展进程囊于一卷。在这一浩繁的时空范围内,人类历史随着海平面的升降跌宕起伏。东南亚的历史最早始于一百多万年前来自非洲的弗洛里斯人和爪哇人。至少在5万年前,东南亚迎来了第二批主要成员,晚期智人离开了他们的故乡非洲开启了首次伟大的征程,最终到达温暖宜人的东南亚低地。大量新发现已经证实,至少5000年前,中国开始种植水稻和
奁史
王初桐
《奁史》,100卷补1卷,清初王初桐(王丕烈)辑,囊括了古代妇女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可称为一部古代妇女生活的百科全书。 王初桐在荟萃诸子百家之书的基础上,编选出与妇女有关的资料集。上起远古,下至清初,大到典章制度,小到一名一物,微言懿行,凡能反映古代妇女的肢体皮发、音容笑貌、钗环服饰、针线女红、诗文艺术、内亲外戚、婚嫁匹配、生养死葬等有关妇女本身和涉及妇女生活的事物,几乎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书法选编(第三辑):楚居 厚父
李學勤 主編
北朝艺术研究院藏品图录
殷憲(主編)
《墓志/北朝艺术研究院藏品图录》选取馆藏墓志55方(合),时代为北魏至隋代,每件墓志均配有拓片和释文,是研究北朝至隋时期政治、经济、历史的很好补充资料。图版前后有专家学者的相关研究文章。《墓志/北朝艺术研究院藏品图录》适合研究和爱好北朝历史、文化、文物的读者。
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增订版)
郑岩
本书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墓进行了综合研究。书中所讨论的壁画取其广义,不仅包括彩绘壁画,还包括如模印画像砖壁画等使用其他材料和技术制作的壁面装饰,此外还附带讨论了装饰有画像的葬具。 上编在全面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对魏晋南北朝壁画墓进行了分区与分期,将其分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南方地区、中原地区四个大区,根据资料的情况,有的大区再分为若干小区,在此基础上对有些地区的壁画墓进
汉代陵墓石兽研究
秦臻
本书是作者的博士学位论文,论文通过对汉代陵墓石兽的考古学观察,初步建立起汉代陵墓石兽的类型学谱系。在此基础上对汉代陵墓石兽遗存与陵墓制度的关系,汉代艺术中的有翼神兽形象的艺术源流及流传线路、图像意义等问题以及汉代丧葬艺术中的艺术赞助人问题进行了探讨。 秦臻,1971年生于重庆市丰都。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 四川大学,分别获得设计学硕士学位、考古学与博物馆学博士学位。曾在中
穆穆曾侯
方勤
评分 7.3分
《穆穆曾侯: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是关于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的图录。郭家庙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曾国墓地,分布在两个相对独立的山岗上,北岗为郭家庙墓区,南岗为曹门湾墓区,总面积达120万平方米以上。2002年、2014年发掘,共清理墓葬近60余座,已发掘曹门湾M1、郭家庙M21两座国君级墓葬,曹门湾墓区还发掘了大型车坑和马坑,征集或发掘所见铭文有“曾侯”“曾侯絴白”“曾伯陭”等。
冥界的秩序
刘振东
评分 7.9分
《冥界的秩序 中国古代墓葬制度概论》以坟丘墓的发展演变为线索,从墓葬的地上设施和地下设施两大部分人手,重点探讨中国东周至南北朝这一较长历史时段的墓葬制度,尤其是墓葬等级制度,并触及中国古人的冥界观问题;另外从东亚文化交流的视角,对中日两国古代坟丘墓制进行了比较研究。期望此研究能够帮助我们窥见中国古代墓葬制度变化之轨迹,有助于促进东亚范围内墓葬研究的交流、互动。 刘振东,
北燕冯素弗墓
辽宁省博物馆 编
评分 9.1分
《北燕冯素弗墓》为北燕冯素弗及妻属的考古发掘报告。冯素弗墓位于辽宁朝阳地区北票市西官营子。北燕是东晋时期割据北方的地方民族政权十六国之一,系由汉人冯跋在慕容鲜卑前燕和后燕的基础上建立的国家。冯跋长弟大司马冯素弗,为北燕国的缔造者之一。从葬制和随葬遗物观察,两墓具有慕容鲜卑和中原汉文化两种墓葬文化的特点。
江西抚河流域先秦时期遗址考古调查报告I(乐安县·宜黄县)
《江西抚河流域先秦时期遗址考古调查报告1(乐安县·宜黄县)》旨在通过该计划对抚河流域进行调查、勘探、发掘及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等工作,建立抚河流域先秦遗址地理信息系统及考古资料数据库,并通过对数据库材料的考古学分析与研究,建立该流域详尽的编年序列。同时希望在此项工作成功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并以此为范例,进一步完善和制定其它流域的先秦遗址考古工作计划,为最终建立江西区域先秦文化编年序列提供丰富的第
狯园
钱希言
有明一代,志怪小说并不发达,一些怪异神鬼的故事传说只是散见於各种笔记中,不成系统。只是到了後期,才出现了专门的志怪小说,而以成书於万历年间的《稀见笔记丛刊:狯园》为其中巨帙,并可做为明代志怪小说的代表作。 《稀见笔记丛刊:狯园》共十六卷二十余万字,取例於干宝《搜神记》,分仙幻、释异、影响、报缘、冥迹、灵只、淫祀、奇鬼、妖孽、镶闻十门。所记虽多为晚明江南的故事传闻,但对清代
鲁荒王墓
山东博物馆
《鲁荒王墓(套装共2册)》共分八章。第一章为概述,介绍鲁荒王墓的地理位置和发现、发掘经过。第二章为鲁荒王墓园,介绍墓园的结构、规模及相关遗迹。第三章为鲁荒王墓,介绍墓葬的形制、结构、葬式葬具及出土器物的位置分布。第四章为鲁荒王墓出土器物,按类别对其进行全面和详细的描述。第五章为鲁荒王妃戈氏墓,介绍戈妃墓的形制、结构和部分出土器物。第六章为结语,对墓主和年代进行了判断、对鲁荒王墓的特征和发掘意
邺城文物菁华
朱岩石
周易天文考古
陆思贤
北周史君墓
杨军凯
评分 9.4分
《北周史君墓》中北周史君墓位于今西安市未央区大明宫乡井上村东,西距汉长安城遗址约6.6千米,南距唐大明宫遗址约1.6千米,与北周安伽墓相距约2.5千米。2003年6—10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对该墓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了石门、石堂、石榻、金戒指、金币和金耳环等十分珍贵的文物。所出土的石刻上均采用浮雕彩绘贴金图像做装饰,图像内容涉及祆教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等题材。据石堂上的铭文记载可知,墓主史君
金辉玉德
西安博物院 编著
线条艺术的遗产
樊英峰
评分 6.4分
唐代石刻线画是一种最具原创力的白描艺术,作为唐人别具一格的审美思维和造型技法,既呈现出极高的视觉效果和艺术价值,也真实的再现了历史记忆。线刻画中的人物似乎有着生命的呼吸和灵魂的悸动,犹如一幅幅展现那个时代风情的人物画、花鸟画,激起读者心中的涟漪。 如果线刻画临摹出“形”,那是匠人的表现,而临摹出“神”,则是艺术家的功夫。《线条艺术的遗产(唐乾陵陪葬墓石椁线刻画)》由樊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