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汉文学研究的方法与实践
张伯伟
评分 9.2分
全书以“新材料?新问题?新方法——域外汉籍研究三阶段”为导言,概括作者对东亚研究三阶段的划分,并提出三位一体的研究设想。以下共分四编:第一编总论,综述作者对研究方法的基本理念;第二编到第四编是具体的个案研究。附录为本书韩文版序。从某种意义上说,本书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中华书局2002年版)的续篇,但是将探讨范围由中国扩展到东亚,研究的对象由归纳提炼古人的批评方法转移到探索新的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
评分 9.4分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乃作者10余年潜心研究之成果。全书分内、外两篇。内篇探讨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的内在精神,归纳为3种最能体现的传统文学批评方法精神的方法,即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以意逆志”法,受学术传统影响的“推源溯流”法,受庄禅思想影响的“意象批评”法,并以此为支柱,构成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的独特结构。外篇探讨古代文学批评的外在形式,选择了6种最具民族特色的批评形式加以探讨。
全唐五代诗格汇考
一九九六年,《全唐代诗格校考》一书面世。本书出版后,得到中外学术界的好评。 一般来说,在古代文学批评著作中,作为專有名词的“诗格”是到唐代才有的。不过,在唐代以前,也已经出现了类似于“诗格”的著作。 诗格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是某一类书的名稱。作为某一类书的專有名词,其范围包括以“诗格”、“诗式”、“诗法”等命名的著作,其后由诗扩展到其他文类,而
评分 9.7分
本书回溯两千余年的历史,梳理汗牛充栋的文献,总结出三种最能体现传统文学批评精神的方法,即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以意逆志”法,受学术传统影响的“推源溯流”法,以及受庄禅思想影响的“意象批评”法。又探讨选本、摘句、诗格、论诗诗、诗话、评点六种批评形式的形成和发展,体用兼备。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的整体把握与研究,将其隐而未彰的体系重显出来,并将这一体系不断完善、丰富的历史呈现出来,在重显与呈现的
回向文学研究
评分 9.6分
探讨百年学术得失,回向文学研究本位 【编辑推荐】 在文学研究走入以文献考据替代批评分析的当下,如何回归文学本体,进行“文学”研究,是横亘研究者前的一大难题。张伯伟教授此书通过回顾百年学术史,梳理源流,并呼吁继承古代批评传统的资源。对“旧材料”中如何阐发“新见解”,以及“新材料”中如何发现“新问题”,并用“新方法”解决,作者以一系列论文做了精妙的示范。本
中国诗词曲史略
评分 7.9分
《中国诗词曲史略》所论述的,是以汉语为表现媒介的诗词曲,在中国文化精神的影响下产生和变迁的历史。全书由上下两编构成。上编为诗歌概论,从诗字原始观念的形成、《诗经》和《楚辞》,论述到少数民族诗人和域外汉诗,在最广泛的范围中展示了中国诗学在技巧上、题材上、语言上和审美趣味上的变化;下编为词曲概论,全面考察了从诗到词、从词到曲的转折,并且比较了诗词曲在形式、内容和风格上的异同,勾勒出词曲历史的发展
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十九辑)
评分 暂无
本集刊以学术研究为主,内容主要为域外汉籍中有关语言、文学、历史、宗教、思想研究的学术论文及书评。本辑有日本汉籍研究、朝鲜—韩国汉籍研究、越南汉籍研究、汉籍交流研究四个专题。文章有《日本<世说新语>注释本叙录》(下)、《朝鲜文人次杜<秋兴八首>研究》等。 张伯伟: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韩国东方诗话学会理事、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
域外汉籍研究论集
评分 8.1分
《域外汉籍研究论集》内容简介:域外汉籍是新世纪以来逐步开始受人重视的研究领域,将历史上的汉字文献赋予一个整体意义,并以此为背景展开对各国汉籍及其内在关系的研究,这足以与上世纪的新学问一一敦煌学的研究价值作类比,甚至有以过之。《域外汉籍研究论集》为作者近十余年来有关域外汉籍的研究成果,全书分综论篇、朝鲜~韩国篇和日本篇,以文献为基础,以东亚为视野,以比较为手段,在域外汉籍中有关目录学、文学、历
钟嵘诗品研究
评分 8.2分
禅与诗学
评分 7.6分
本书讨论禅与诗学的关系,由理论篇和创作篇构成。理论篇分别为《佛学与晚唐五代诗格》、《禅学与诗话》、《禅学与宋代论诗诗》、《禅宗思维方式与意象批评》;创作篇为《玄言诗与佛教》、《山水诗与佛教》、《宫体诗与佛教》、《寒山诗与禅宗》。全书资料翔实而丰赡,结论新颖而可靠。 1959年1月9日生,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士、文学硕士、文学博士。历任南京大学中文系助教、副教授、教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