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第三版)(第二卷)
袁行霈
评分 7.7分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评分 8.5分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第3版)》分上、下两编,上编以言、意、象、境为核心,探讨中国诗歌艺术理论;下编具体沦述、分析屈原、陶渊明、谢灵运、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李贺、温庭筠、韦庄、苏轼、周邦彦、陆游等13位诗人的艺术特色、艺术风格、艺术成就,全书将诗歌理论与诗歌史相结合,宏观研究与微观考察相结合,将对诗歌理论的探索与诗人之艺术的具体研究互相印证,是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的经典之作。
中国文学史 四卷本
评分 8.3分
本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
陶渊明研究
国学研究(第二卷)
评分 暂无
陶渊明集笺注
评分 9.5分
《陶渊明集笺注》内容简介:《中华国学文库》的出版缘起,要从九十年前说起。1920年,中华书局在创办人陆费伯鸿先生的主持下,开始编纂《四部备要》。这套汇集三百三十六种典籍的大型丛书,精选经史子集的“最要之书”,校订成“通行善本”,以精雅的仿宋体铅字排印。一经推出,即以其选目实用、文字准确、品相精美、价格低廉的鲜明特点,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国人研治学问、阅读典籍的需要,广受欢迎。丛书中的许多品种,至
中国文学史 第一卷
评分 8.1分
中国诗学史
评分 7.5分
国学研究(第44卷)
本书为袁行霈先生主编、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主办之辑刊,每年两卷,此为第44卷。本卷为“《文选》研究专号”,全书共收录《文选》领域论文7篇,其于论文则涉及《周易》、考古、历史、古代法制、诸子学、四库学等领域。 袁行霈(1936—),江苏武进人。北京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人文学部主任、国学研究院院长、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主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诗词研究院院长。主要著作有《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
在当代众多的陶渊明研究中, 袁行霈先生可谓成果丰硕,自成一家。袁先生的《陶渊明研究》是研究陶渊明不可不读的重要作品。本书以陶渊明作为研究的对象,兼顾其为人与为文两个方面,作者将其作为诗人与哲人,全面考察其生平、作品以及他所处时代的政治背景、思想潮流和文艺潮流。全书将陶渊明放到一个中心点上,纵横交错地绘出一幅真实的陶渊明的影像。 袁行霈,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
国学研究(第四十三卷)
本书由13篇国学相关研究文章组成。分别是:《<文选>学的形成与演变》《“七贤”竹林之游分期考》《南朝文原论——以<文章源起>为中心》《古代文学中新兴文体的理论建构》《唐代墓志武周新字校理》《契丹小字<耶律玦墓志铭>为赝品》《<论语笔解>出自韩愈国子讲稿臆考》《王安石”四书之学“佚文辑论》《论徐自明<礼记说>——兼论永嘉经学与朱子学之
国学研究 第四十二卷
本卷内容涉及音乐戏曲艺术、文学、哲学、语言学、文献学等专业论题,分别是《笛与宋词演唱》《中国戏曲形成模型假说》《论杜甫五言长篇咏怀诗的创作》《晚唐诗学、诗风的转变》《敦煌遗书P.3963、P.3259与张承奉、曹议金政权》《二程的礼哲学思想》《中国佛教的喜乐精神:以禅宗为中心》《黄龙慧南投机偈的禅学思想》《高峰原妙的看话禅思想要义》《论思想的阐释方式与同源词的认定》《“儒”非诸子统称之补正》
诗经国风新注
评分 9.0分
《诗经国风新注》是对《诗经》“国风”部分进行全面解读的一部著作。本书以国家图书馆所藏宋刻二十卷本《毛诗诂训传》为底本,参校以《唐石经》系统诸本及敦煌遗书《毛诗》诸本、唐以前古书及类书所引三家《诗》遗文、日本藏《毛诗》古抄本等十多种版本。校勘之外,本书对每一首诗都进行了题解、校注、疏解、析疑。题解主要说明诗的主旨,部分诗作交代创作背景等。校注则择引古代各家注释,加以辨析,断以己意,并列举宋代以
好诗不厌百回读
评分 8.4分
当代国学大家袁行霈先生是北京出版社“大家小书”丛书的编委,《好诗不厌百回读》是袁行霈先生诗词赏析的小集。本书集合了袁行霈先生对自《诗经》至《纳兰词》,五十首古典名篇的精彩赏析,旨趣高雅,言语亲切,非常切合“大家小书”的意旨。 袁行霈,字春澍,江苏武进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人文学部主任、国学研究院院长。1936年4月18日生于济南,原籍江苏武进。著名古典文学专家。现任北
中国文学概论
评分 8.7分
《中国文学概论》是袁行霈先生在日本爱知大学讲授中国文学的讲稿。全书共分五编,一、总论,从宏观的角度对中国文学加以考察,其余四编分论诗赋、词曲、小说、文章,即论述各种文学体裁的源流演变、体制风格。 袁行霈,(1936—):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学研究》年刊主编。主要著作有《中国文学史》(主编)、《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中国诗歌艺术研究》、《陶渊明集
中国文学史纲
《中国文学史纲》勾勒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文学史实、重要作家、重要文学流派、重要文学成就,编著者均为著名文学史家。与一般中国文学史详细叙说的写法不同,纲要旨在简明扼要地对文学史作系统概述,突出文学史上的重点现象,便于读者掌握,是中国文学史最好的入门书。本书是四册中的第二册,为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纲要。
千家诗(新编)
《千家诗》所选诗歌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顺序编排,“新编”选诗的范围仍然以唐宋近体诗为主,还包括了汉代的五七言古诗到近代的作品。 "以《千家诗》命名的诗文选注一直是流传很广的启蒙读物,这套书继承了流行本通俗易懂、便于记诵的优点,诗、书、画三者的完美结合,所选诗歌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顺序编排,同一
盛唐诗坛研究
《盛唐诗坛研究》选择盛唐诗歌研究中诗歌与政治的关系这一命题进行探讨,着眼于诗人的生活的环境进行总体考察,注意诗人之间的关系,并把诗歌创作放到当时的政治和文化的语境中,描述那些带有全局性的现象,并从中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分别讨论了皇帝与皇族、宰相及其他官僚,以及在野诗人在整个盛唐诗坛上的不尽相同的作用和地位。
评分 6.4分
本书选择盛唐诗歌研究中诗歌与政治的关系这一命题进行探讨,着眼于诗人的生活的环境进行总体考察,注意诗人之间的关系,并把诗歌创作放到当时的政治和文化的语境中,描述那些带有全局性的现象,并从中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分别讨论了皇帝与皇族、宰相及其他官僚,以及在野诗人在整个盛唐诗坛上的不尽相同的作用和地位。
论诗绝句一百首
跋 造藝之妙,惟詩居首,論詩不易,遑言以詩論詩哉。雖然,自少陵、遺山以降,繼作者夥矣;又安能人自有其面目耶?庚寅歲,春澍師示予以《論詩絕句一百首》,自詩騷而下,歷數漢魏唐宋,抵明清以至近世,長河曲折,衆星耿耿,陰晴變化,群峰歷歷,參酌三古,詮評百家,或可以“詩史”視之也!又且自爲箋注,互文見義,尤見商量邃密之意焉。 先生性善妙悟,于詩獨有造詣,談藝論學
《中国文学概论(增订本)》是作者在日本爱知大学讲授中国文学的讲稿。全书共分五编,第一编为总论,从宏观的角度对中国文学加以考察,其余四编分论诗赋、词曲、小说、文章,即论述各种文学体裁的源流演变、体制风格。鉴于长期以来中国文学研究偏重于史的描述和单个作家、作品的评论,《中国文学概论(增订本)》建立了一种多侧面的透视文学现象的方法和概论式的分析体系。全书内容简明扼要,又具有理论深度,被多所高校选为
评分 8.8分
《陶渊明研究(增订本)》以陶渊明作为研究的对象,兼顾其为人与为文两个方面,作者将其作为诗人与哲人,全面考察其生平、作品以及他所处时代的政治背景、思想潮流和文艺潮流。全书将陶渊明放到一个中心点上,纵横交错地绘出一幅真实的陶渊明的影像。 袁行霈,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主要著作有:《中国诗歌艺术研究》、《陶渊明研究》、《陶
中国文学作品选注(第4卷)
《中国文学作品选注(第4卷)》各编的主编和担任注释工作的学者,都有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和研究的丰富经验。《中国文学作品选注(第4卷)》凝聚了他们的教学心得和研究成果,这体现在资料的取舍与注释的详略之间,也体现在对一些疑点、难点的解释上,细心的读者不难窥其究竟。在编纂《中国文学作品选注(第4卷)》的过程中,参加工作的各位学者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学术关系。 关于此书的体例等等,在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语文选修) (平装)
评分 7.9分
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评分 8.2分
本书是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组织撰写的一部多学科融合的学术著作。实现文明史既是人类的创造史,也是人类的演进史这一观点,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分别对应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社会的组织方式以及人的心灵世界,展示其错综复杂的关系,做出总体性的描述,以突出是华民族的创造力以及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过程。本书将中华文明分为四个时期,以中华文明史上重大的转型作为分期的依据,细致地描绘了各个时期文明的特点
中华文明史(第二卷)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增订本)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增订本 平),ISBN:9787301003725,作者:袁行霈著
中国文学史(第四卷)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是《袁行霈文集》第一卷。分上、下两编,上编以言、意、象、境为核心,探讨中国诗歌艺术理论;下编具体论述,分析屈原、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李贺、温庭筠、韦庄、苏轼、周邦彦、陆游等11位诗人的艺术特色、艺术风格、艺术成就,全书将诗歌理论与诗歌史相结合,宏观研究与微观考察相结合,将对诗歌理论的探索与诗人之艺术的具体研究互相印证,是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