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
高丙中
评分 8.6分
本书是熔铸民俗学近150年的思想资料而撰写的一部理论民俗学专著。作者首先以“民”和“俗”为焦点评述了民俗学基本理论的历史发展逻辑,揭示了民俗学所面临的理论难题;继又阐明了以生活和整体为取向的学术思想,从而确定了解答理论难题的思路;接着将民俗学定位于生活世界,使一系列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看迥然有别的内容(如语言层面的口头文学、信仰层面的迷信、行为层面的习俗等),在生活世界的视野里构成民俗学完整的
中国人类学的定位与规范
评分 7.3分
为了明确中国人类学的学科规范,促进中国人类学的研究队伍建设和长足发展,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和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于2010年6月20-21日召集"中国人类学的田野作业与学科规范:我们如何参与形塑世界人类学大局"工作坊,邀请国内外三十余名学者就中国人类学的定位与规范问题进行探讨。本书浓缩了此次会议的主要成果,其出版将标志着中国人类学学科规范与学科共识的初步形成,这将成为新时期中国人类学学科发展的新起
中国人的生活世界
评分 8.9分
本书是高丙中民俗学论著的汇编,并附有户晓辉、刘晓春的延伸性论述。 高丙中在1988年完成的《民间口头创作新探》借助普列汉诺夫对社会心理与社会意识形式的区分来认识民间文学与民间口头创作的关系,提出民间文学只是民间口头创作的一个特殊部分,由此获得超出文学范围的民间文化研究的理论依据。他在1991年完成的《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是熔铸民俗学150年的思想资料而撰写的理论民俗学著作
中国民俗概论
评分 暂无
本书的主旨是以比较详实的资料系统地分析“中国民俗”这个概念的基本构成因素及其大概的发展来历,采用了“志”和“史”相结合的写作方法,资料丰富,又有深厚的学理分析,是一部读者面较广的著作。由于作者在民俗学领域有一定的知名度,本书的出版将会引起学界的关注。 高丙中,湖北省京山县人。1991年在北京师范大学获得民俗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俗学会副
中国公民社会发展蓝皮书
评分 7.4分
本书是2008年《中国公民社会发展蓝皮书》,书中具体收录了:政府转型对民间组织管理体制的影响、中国式的社团革命——对社团全景图的定量描述、民间环境保护组织:关系策略与合作机制建构、近年来我国网络媒介事件中公民性的体现与意义等内容。
民间文化与公民社会
评分 8.3分
《民间文化与公民社会》主要是在尝试把“民间”成长为公民社会的现代历程与中国文化的世纪变迁并置起来展开论说。作者基于在湖北、河北、粤东北和西北、东北等地区的实地调查,书写社会中的文化,呈现活生生的“文化中国”,分析民间文化的复兴,讨论文化时间与文化空间的重构,诊断公民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