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什么
李贵连
评分 7.8分
贺卫方作序 《南方周末》推荐 一部兼具现实关怀与历史维度的慎思之作。 既突破了对“法治”概念的神圣化和简单西方式定义,提出了“贵族法治”、“官僚法治”和“帝制法治”等概念,亦改“法律儒家化”为“儒家思想法律化”,补充和发展了关于帝制中国“官僚法”的论 断。 内容简介: 该书将法治在中国的历史源流及发展演变作为一个
民刑事裁判大全
评分 暂无
本书分成民事裁判、刑事裁判及附录三大部分,民事裁判共有二百一十三件,分为第一审、第二审、第三审、抗告、再审及特别诉讼等六部门,刑事裁判则有一百三十九件,亦分为第一审、第二审、第三审、抗告、再审,尚有简易程序、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其他、复判及特别法案件,共十部门。附录则包括了“民事裁判书用语注意事项”及“强制执行公文程序”两类。
沈家本传
评分 8.0分
《沈家本传》内容简介:李贵连教授完成了近著《沈家本传》,忽然命我作序,让我吃了一惊。论年资,他比我高出一辈;论学识,他更是造诣深厚,佳著叠出,乃当今中国法律史学界治学严谨而最富成就的学者之一,虽然《寄簃文存》我也曾读过,但是对李先生所擅长的中国法制史来说,可以说连置喙其中的资格也是没有的。我不免想起古人所谓“祸福倚伏”的道理来:给我的这位博学同事兼芳邻的大著作序,当然是无上荣光的事情,然而把
1902:中国法的转型
评分 6.7分
▼内容简介 公元1902年,清光绪二十七年,中国时局波谲云诡,清政府为摆脱政治危机,开始试图施行新政。其中不少法律改革举措与近代法息息相关,为中国法的转型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本书梳理近代法的发展脉络,介绍近代法律改革的深刻背景,深入分析传统法的终结与近代法的演生,结合实践来阐述近代法律的演变与转型,并对中国法百年来存在的问题及其历史成因作出反思。其意义
评分 7.7分
▼内容简介 沈家本,(1840—1913),字子惇,又作子敦,号寄簃,浙江湖州人。晚清著名法学家,光绪九年(1883年)进士,历任天津与保定知府、刑部左侍郎、修订法律大臣、大理院正卿、法部右侍郎、资政院副总裁、法部左侍郎等职。 出身刑部,旧律素养极深,在晚清的大变局中,担起法制改革的大旗,放眼世界,致力锻造融会中西、古今的新法制。在他主持之下,废除了传
中国法律思想史(第三版)
本书是一部主要面向法学本科生的基础教材,根据学界有关中国社会转型和历史分期的理论,分为古代、近代上下两编,结合最新研究成果及法律职业资格考试需要,对历史中国各阶段的法律思想做了详略不同的处理。其中,上编即古代部分,介绍中国传统法律思想,重点是春秋战国中国社会第一次转型期内儒、墨、道、法四个主要学派的法律学说,各占一章篇幅;下编即近代部分,介绍晚清民国中国社会转型期内洋务派、改良派、革命派等政
中国法律思想史
评分 8.4分
《中国法律思想史(第2版)》为高等院校法学专业课教材。既然是教材,就有一定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必须比较完整、系统地阐述该学科最主要的内容,讲授最基本的知识。目前,中国法律思想史教材在国内是汗牛充栋。各种教材基本内容相似,但是各部分内容的详略、重点内容的比例、结构编排体例则各不相同。学术之所以能有所发展,必须注重学术传承,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职此之故,《中国法律思想史(第2版)》对张国华先生所
百年法学
忆往昔,北京大学法学教育从历史的深处走来。她诞生于风雨飘摇的晚清,她的诞生即意味着维新,意味着革命,意味着法治的理念必将横扫古老的中华大地。几经风雨,几多沧桑,百年岁月,踽踽独行,她生命的轨迹无疑代表了中国一百多年来法学和法学教育的坎坷命运。无数先辈们为推动中国民主法治不懈努力,薪火相传,如今这一种圣使命又落到我们这一代人肩上。 看今朝,北京大学的法学教育恰如一株
传统中国法理探源-张国华教授八秩冥寿纪念集
二十世纪的中国法学
本书是一本对20世纪中国法学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进行梳理总结的著作。作者从法律史学、刑事诉讼法学等众多学科的历史沿革、内容体系、价值选择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回顾总结,在学术分析、研究和探索的基础上,力求客观地勾画出各学科的世纪之貌,尽量公正地评介世纪学人和学术成果,并提出不少很有见地的意见和观点。
近代中国法制与法学
本书汇集1981年作者进入中国法史学领域以来发表的论文。从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学系硕士生起,作者的研究点就定位在近代法上。二十多年来,围绕中国法律近代化和中国近代法学,陆陆续续写了一点东西。集结在本书中的文字,都是这两方面的内容。其他方面的内容,不予选入。 本书集结时,曾拟分七卷,后从刘广安教授之议,改分六卷。卷一法制,为法律近代化专论。卷二法学,为近代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