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缘有幸同斯世
金耀基
评分 暂无
香港中文大学原校长金耀基先生既是著名学者、教育家,也是杰出的散文家。本书选取了金先生历年忆述父亲、师友事迹的文章,其中王云五、钱穆、徐复观等是学术文化大家,对金耀基深有教益;李约瑟、狄培理、朱光潜、小川环树等均为著名的“钱宾四先生学术文化讲座”初创几年间担任主讲人的一流学者,李卓敏、马临是香港中文大学的最初两任校长,费孝通、刘述先、孙国栋、逯耀东、李亦园等都是著名的文化人,他们都和金耀基有学
金耀基自选集
评分 8.2分
“自选集”定了稿,对十八篇文字作了一些分析,我发现从时间上看,最近一篇是一年前写的,最早一篇则距今已三十六年矣。至于这些文字原初发表的地方,最多的是香港,其次是台湾,近年有几篇则是大陆。这两岸三地的中国人社会是我出生、成长和工作的三个地方,尽管美国、欧洲在我学思生涯中是个无可或忘的空间,我总觉得在中国人的地方,用中国字书写是件最自得的事。一九四九年离别出生的大陆迄今已是半个世纪了,一九八五年
海德堡语丝(增订本)
评分 7.4分
《海德堡语丝(增订本)》写的不尽是风景,它有对德国文化、历史、政治的所见、所思。尽管书中所写的不限于海德堡,但每个字都是我在海城的尼加河畔和玛兹街两个寄旅的客舍里写的,谓之《海德堡语丝》,不亦宜乎?这样便与《剑桥语丝》成为一对姊妹篇了。
中国文明的现代转型
评分 6.8分
海德堡语丝
本书所记,不尽是风景,有对德国的文化、政治、历史的所见所思;不属于“高头讲章”的议论,只是随感式的语丝;所言不限于海德堡,但每个字都是作者在海城的两个客舍所写。如董桥在序中所言,那是“一段文化学术史,兼且游览政治社会之今昔风貌,其中温情所寄之处,更十足是一组杂事诗”。
百年中國學術與文化之變
本書是著名社會學家、教育家金耀基教授的新作,從農業到工業、經學到科學、傳統到現代等三個維度全面詮釋百餘年來中國學術與文化的變遷,系統地展現了中國逐步走向現代化的發展歷程。作者以深厚的學術素養、豐富的教育行政經驗和人生經歷,以生動的筆觸為讀者描述了中國的過去、現狀和未來,極富啟發性,值得閱讀與深思。 金耀基(King Yeo-Chi,Ambrose),著名社會學家,政治學
再思大学之道
本书是作者《大学之理念》的姊妹篇。《大学之理念》写“大学之为大学”,出版三十多年来,在华语文化圈内一再重印,迄今仍多有读者。《再思大学之道》则不只写“大学之为大学”,更是作者四十年来中国现代化与现代性论述的一个环节,它论述了一百五十年来中国的大学从“经学”到“科学”的转化,以及由此产生的中国学术文化之巨变。
大学之理念
在今日知识经济时代,大学作为发展知识主要的地方,已经成为社会中最重要的一种机体。大学变得越重要,就越需要对大学之理念与功能进行反思。何谓反思?知识是否一种或一型?大学又是否只是求真,而与美、善无涉?不夸大地说,大学之发展方向关乎到一个国家的文明之性格
从传统到现代
评分 7.7分
《从传统到现代》从历史、社会、文化角度论述中国的现代化变迁。卷一分四篇,中国的传统社会、巨变中的中国、现代与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讨论的是中国从传统中来走向现代文明秩序过程中中国的传统社会与过渡社会的性质以及所面临的种种障碍。卷二收录《再论〈从传统到现代〉》等十篇文章,是作者对中国现代化及其相关的议题与问题的讨论与诠释,如传统在现代化中的角色,中国文化的复兴之途径,价值在现代化中之定位等,它
评分 7.8分
《大学之理念》主要内容:在今日知识经济时代,大学作为发展知识主要的地方,已经成为社会中最重要的一种机体了。大学越变得重要,就越需要对大学之理念与功能作反思。何谓反思?知识是否是一种或一型?大学又是否只是求真,而与美、善无涉?不夸大地说,大学之发展方向关乎到一个国家的文明之性格。
中国民本思想史
评分 8.4分
《中国民本思想史》原是我台湾政治大学政治研究所的硕士论文,题目《中国民本思想之史底发展》。论文完成于一九五九年,距今已四十九年矣。一九六四年,论文由嘉新文化基金会以“书”的形式出版,离今日亦已四十四年了。一九九零年,台湾商务印书馆的主编王寿南教授表示有意将我这本“少作”由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以新版本面世。坦白说,我是不无犹豫的,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台湾地区,知识界盛谈民主,民本思想不免有旧时话语之
剑桥语丝
评分 7.9分
这里印出来的十几篇文字,可说是一种因缘的记录。作者获得了为期一年的长假,在英国剑桥的克兰亚学院住了十个月,又在美国的“新”剑桥的M.I.T.作了两个月的访问,并且还先后去了剑桥的姊妹大学牛津和剑桥的姊妹成海德堡盘桓数日。这一年的旅程似乎都与剑桥有缘份。而这里收集的几篇东西,除了是关于剑桥的,就是与剑桥有关的牛津、海德堡以及与剑桥有血浓于水的关系的美国麻省的剑桥。
这本书是金耀基对大学的理念、性格及发展的精微论述,并涉及到人文与科学的文化观的论争、大学的世界精神、通识教育,以及在世纪之交大学理念与角色的转换、现代性、全球化与华人教育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