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国文读本
陈垣
评分 暂无
1.著名史学家来新夏先生逝世前曾二次撰文,呼吁以本书为教材增设“大一国文”课。 2.本书繁体直排,不加标点,字距、行距偏大,便于读者自行句读,为传统古文训练之良法。 3.本书排序,相同主题文章对比异同,便于读者在比较中学习写文章。 《大一国文读本》是由陈垣先生任辅仁大学校长期间自选、自编、自校的稿纸钞本《国文读本》和各年度《国文读本
元西域人华化考
评分 9.4分
《元西域人华化考》是我国史学泰斗陈垣先生前期的代表性著作。它从文学、儒学、佛老、美术、礼俗等各个方面考察了元代进入中原的西域人(色目人)逐渐为中原文化所同化的情况,显示出当时中原文化的先进性和生命力。全书资料丰富、考证精详,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是一代经典。书前收入陈垣之孙陈智超教授撰写的“导读”,说明该书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国际影响、版本流变等情况。 陈垣 著名历史学家
中国佛教史籍概论
评分 8.9分
中国华教史籍,恒与列朝史事有关,不参稽而旁者之,则每有窒碍难通之史迹。此论将六朝以来史学必需之佛教史籍,分类述其大意,以为史学研究之助,非敢言佛教史也。 本论所及,大抵为士人所常读,考史常用,及《四库》所录存而为世所习见之书。先取其与中国史事有关者,故以《出三藏记集》、《高僧傅》等为首,而《释迦氏谱》、《释迦方志》等略焉。 中国佛
评分 9.1分
本书是我国史学泰斗陈垣先生前期的代表性著作,它从文学、儒学、佛老、美术、礼俗等各个方面考察了元代进入中原的西域人(色目人)逐渐为中原文化所同化的情况,显示出当时中原文化的先进性和生命力。全书资料丰富、考证精详,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在当时即得到了日本学者桑原骘藏的高度评价。
二十史朔闰表
评分 9.6分
本书是考史的重要工具书,它为中国年代学开�了一条道路。一九二六 年曾由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印行,三十馀年来给历史科学工作者以极大的 便利。我国自唐以来,与海外交通频繁,有关中西交通的历史记载需用西历回 历处渐多,而我国从来没有中西回历比照的年表,因此古代文献典籍,凡涉及 中回历比较时,很少有不错的。自本书出版后,
史讳举例
通鉴胡注表微
评分 9.2分
陈垣集
评分 8.8分
评分 9.7分
避讳学是研究中国历史所不可缺少的知识,因为在辛亥革命前,遇当代帝王或所尊者之名时,必须回避。但各朝所讳不同,避讳方法也不一致,因此史书上常有因避讳而改易文字的地方,甚至改变姓名、官名、地名、书名、年号等。《史讳举例》是陈垣先生在避讳学方面的一部总结性的著作,举了80多例,分析并说明了历代避讳的种类、所用的方法及其利用,以及与避讳有关的问题,言简意赅,学术水平很高,同时亦不失为一本较好的普及性
校勘学释例
史源学实习及清代史学考证法
评分 8.5分
考寻史源,有二句金言:毋信人之言,人实诳汝。本书收录了陈垣先生1947年9月至1949年6月在辅仁大学讲授“史源学实习”、“清代史学考证法”课的教学日记和札记,以及李瑚先生的听讲笔记。取清儒史学考证之书,注重实习,因其所考证者而考证之,观其如何发生问题,如何搜集证据,如何判断结果,由此使后学者得正确的读史之法、引书之法、考证之法、论断之法。当时这两门课都以《日知录》为教材,内容可与陈垣《日知
避讳学是研究中国历史所不可缺少的知识,因为在辛亥革命前,遇当代帝王或所尊者之名时,必须回避。但各朝所讳不同,避讳方法也不一致,因此史书上常有因避讳而改易文字的地方,甚至改变姓名、官名、地名、书名、年号等。陈垣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和教育家,在宗教史、元史、历史文献等领域为中国史学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本书是陈先生在避讳学方面的一部总结性的著作,举了80多例,分析并说明了历代避讳的种类、所用的方
明季滇黔佛教考(全二册)
陈垣(1880―1971),字援庵,广界东新会人,现代宗教史学家。早年在广州参加反清斗争。1907年考取美国教会办的博济医学院。1913年当选众议员,留居北京,从事历史研究和教育工作。1926年至1952年任辅仁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一生撰写史学专著和论文近二百篇,是中国宗教史研究的开创者之一,对各种宗教均有深入研究。主要宗教史专著有《释氏疑年录》、《明季滇黔佛教考》、《中国佛教
陈垣(1880-1971),广东新会人。字援庵,又字圆庵,笔名谦益、钱罂等。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考取秀才。宣统三年(1911)毕业于光华医学院,后留校任教,并与人合办《震旦日报》。1917年任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导师,1922年兼国立北平图书馆馆长。1925年任清室善后委员会委员及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辅仁大学成立后,长期担任校长。1928年任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所长和历史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