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图书的logo
无名图书
  • 最近更新
  • 文学
  • 社会文化
  • 历史
  • 经济
  • 理工科
  • 政治
  • 健康
  • 自然科学
  • 计算机
  • 设计
  • 美食旅行
  • 思想
  • 生物
  • 建筑
  • 绘本
  • 天文
  • 无耻之徒

    [法] 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

    评分 暂无

    《无耻之徒》是杜拉斯的处女作,文笔秀丽,与后期的铿锵有力大不相同。但是,终生萦绕着作者的三角关系在此形成了:女儿、儿子、母亲。儿子与母亲超越了善与恶的关系,结成了复杂奇怪的联盟,而小姑娘永远被驱逐在外,得不到母亲的爱。这个奇怪的家庭,这个爱与恨滚成的富有黏着力和保护性的球成了这本书的主题。玛格丽特说:“这本书是从我这里掉下来的:恐惧和欲望,源自艰辛的童年的恶意……”小说具有强烈的自传色彩,其人物形

  • 印度之歌

    [法] 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

    评分 暂无

    本书是杜拉斯电影导演生涯中最为成功的一部影片,同《广岛之恋》一样,成为她的一张国际名片。本书是影片的脚本,一九七三年出版,两年后由杜拉斯拍摄为同名电影。影片入围当年戛纳电影节,并获法国试验艺术电影协会奖及电影学院大奖。故事围绕法国驻印度大使夫人安娜-玛丽·斯特雷特和她身边的三个角色展开――她的情人麦克·理查逊,着迷于她的副领事,以及一个生命轨迹与她平行的女乞丐。这个女乞丐从法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尾随

  • 萨瓦纳湾

    [法] 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

    评分 暂无

    你不知道你是谁,你以前是谁;你知道你演过戏,你不知道你演过什么戏,你演戏,你知道你应该演,你不知道演什么,你就是演。你不知道演过哪些角色,哪些孩子死去或活着。不知道在哪些地方、哪些舞台、哪些都城、哪些大陆,你喊出了情人们的激情。只知道剧院付了钱,戏就得演。 你是舞台的演员,人世的丰采与完满、终极与浩气。 你一切都已忘怀,除了萨瓦纳湾,萨瓦纳湾。 萨瓦纳湾,就是你。 玛格丽特·杜拉斯(1

  • 坐在走廊里的男人

    [法] 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

    评分 暂无

    本书收录五部杜拉斯的作品,其中《坐在走廊里的男人》、《大西洋人》、《死亡的疾病》和《诺曼底海滨的娼妓》均为短篇小说,寥寥数语便恰如其分地展现了生命面对情欲时的渴望和挣扎。剧本《阿加塔》体现了杜拉斯对话语的娴熟把握:男女主角被现实诅咒的爱情和童年美好的回忆都通过文中他俩的对话娓娓道来。 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1914—1996),法国小说家、剧作家、电影导演,本名

  • 中国北方的情人

    [法] 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

    评分 7.4分

    一位越南出生、家境贫寒的法国女孩遇见了一位华侨巨贾之子,双双堕入爱河,演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极端爱情。然而这爱情却遭到各方面的阻挠。女孩所在的中学在家长的压力下几乎把她从学校赶出去。女孩的寡母在刚开始的时候也因对方是中国人而心存芥蒂,而中国情人的父亲更因对方是洋人,门不当户不对,不予应允,甚至以死相逼…… 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1914-1996) 法国小说家、

  • 卡车

    [法] 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

    评分 暂无

    在巴黎街头女主人公拦下一辆卡车要搭车。女主人公上了卡车,便与司机滔滔不绝地聊了一小时二十分钟,无所不谈。而《卡车》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笔下的女主人公的原型就是作家本人,搭车也正是她的亲身经历。 玛格丽特·杜拉斯(1914-1996),法国小说家、剧作家、电影导演,本名玛格丽特·多纳迪厄,出生于印度支那,十八岁后回法国定居。她以电影《广岛之恋》(1959年)和《印度之歌》(1975年)赢得国际

  • 埃米莉·L

    [法] 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

    评分 暂无

    本书是玛格丽特·杜拉斯关于偶然而致命的爱情主题的小说,由海滨咖啡馆里两对情人之间断断续续的观察、虚幻抽象的谈话,引出英国女人埃米莉·L与怀特岛上别墅看守人之间的爱情传奇。 杜拉斯说:“在怀特岛上那一片白色之中,在那间小客厅里,是有什么事情发生过,那就像是一次为婚礼而举行的弥撒,年轻看守人与被他呼作埃米莉·L的那个女人之间的结合,那审慎而克制的一吻……是奉献给支配他们整整一生直至死灭的那种爱情的。

  • 痛苦(杜拉斯全集8)

    [法] 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

    评分 暂无

    《杜拉斯全集》的第8卷,收录杜拉斯1967至1985年间出版的中长篇小说作品七种:《英国情妇》《阿巴恩,萨巴娜,大卫》《痛苦》《某先生,化名皮埃尔·拉比耶》《首府的阿尔贝保安队员泰尔》《折断的荨麻》《奥蕾莉娅·巴黎》,是杜拉斯基于社会新闻,探讨战争、种族及情感主题的虚构作品。 《英国情妇》讲述又聋又哑的玛丽-泰莱丝被杀害后,凶手残忍地将其分尸,从附近的高架桥上丢进从下面驰过的火车车厢。小说通过神

  • 印度(杜拉斯全集7)

    [法] 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

    评分 暂无

    本书是《杜拉斯全集》第7卷,以《印度》为名,收录杜拉斯于1970年代创作的四部有代表性的电影剧本:《印度之歌》《纳塔丽·格朗热》《恒河女子》《卡车》。 《印度之歌》是一部奠定杜拉斯电影导演地位的剧作,创作于1973年。故事围绕法国驻印度大使夫人安娜-玛丽·斯特雷特和她身边的三个朋友展开。《纳塔丽·格朗热》是杜拉斯作为电影导演的转型之作,创作于1973年,同年在杜拉斯的住所里拍成电影。这是一部关于

  • 情人(杜拉斯全集6)

    [法] 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

    评分 暂无

    本书收录杜拉斯作品两种:《情人》和《中国北方的情人》。作为一部自传性质的小说,《情人》是杜拉斯最负盛名的代表作,曾荣获一九八四年法国龚古尔文学奖,同名电影的拍摄也加深了中国读者对它的了解。全书以法国殖民者在越南的生活为背景,描写贫穷的法国女孩与富有的中国少爷之间深沉而无望的爱情。《中国北方的情人》是杜拉斯得知初恋情人死去的消息以后,改写《情人》而成的。相对于《情人》,这部作品是更深情的描写,更缠绵

  • 夏夜(杜拉斯全集2)

    [法] 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

    评分 暂无

    本书为《杜拉斯全集》的第二卷,收入法国作家杜拉斯写于1952至1960年间写的三部长篇小说《直布罗陀水手》《塔尔奎尼亚的小马》《夏夜十点半钟》,是作家处于转型期,从传统往个人风格化写作转变的作品。杜拉斯不再着意于平铺直叙讲故事,而是在看似寡淡的对话中道出微妙的心境与情感。小说仍有比较完整的情节,但加入魔幻、黑色悬疑小说色彩,虚实界限开始模糊,语言节奏、叙述节奏开始变得断裂。 其中《直布罗陀水手》

  • 爱(杜拉斯全集5)

    [法] 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

    评分 暂无

    本书是《杜拉斯全集》的第5卷,收入法国作家杜拉斯分别于1964、1965、1971年出版的小说《劳儿之劫》《副领事》和《爱》,是作家创作盛年风格彰显的作品。杜拉斯正逐步远离传统意义上的小说,她笔下“比以前任何时候都缺少通常的情节支持和传统的叙述话语”。 《劳儿之劫》——结婚生子的劳儿回到故乡沙塔拉,旧日被未婚夫决然抛弃的阴影再次浮现,劳儿一步步走向疯狂;《副领事》——那位未婚夫麦克·理查逊追随神

  • 堤坝(杜拉斯全集1)

    [法] 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

    评分 暂无

    本书为《杜拉斯全集》的第一卷,收入法国作家杜拉斯写于1943至1950年间的三部长篇小说《无耻之徒》《平静的生活》《抵挡太平洋的堤坝》,是作者最早的文学尝试,故事原型均为作者童年生活经历,自传色彩明显,艺术手法秉承叙事传统,情节完整连贯,语言绵长,具有传统小说的特征。 其中《无耻之徒》是杜拉斯的首部小说,故事中专制的母亲、骄纵的大哥、孤独的女孩,终生萦绕杜拉斯的三角关系初现。儿子与母亲超越了善与

  • 午后(杜拉斯全集3)

    [法] 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

    评分 暂无

    本书为《杜拉斯全集》的第三卷,收入杜拉斯于1954至1962年间写的三部作品《成天上树的日子》《广场》《昂代斯玛先生的午后》,都是富有特色的虚构小品,写作的实验性尤其突出。 《成天上树的日子》为故事集,收录《成天上树的日子》《蟒蛇》《道丹太太》《工地》四篇,以虚构故事书写母爱、偏见以及绝路之爱等主题。 《广场》通过一个流动商贩和一个年轻女佣在街头广场椅子上的琐碎对话,表现日常生活,捕捉细微情感

  • 广岛(杜拉斯全集4)

    [法] 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

    评分 暂无

    本书是《杜拉斯全集》第四卷,收入法国作家杜拉斯于1958年出版的中篇小说《琴声如诉》以及分别于1960年、1961年出版的电影剧本《广岛之恋》《长别离》,三个文本摒弃传统的线性叙事、铺陈描写,绝大部分篇幅为简练对话,特色明显,三者的影响力与电影有直接关系。 《琴声如诉》是文学评论界将杜拉斯归入“新小说派”的重要依据。小说描写不可能的爱情,一方是无法从爱中逃离的牺牲品,一方是因爱而杀人的凶手,情杀

  • 纳塔丽·格朗热

    [法] 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

    评分 暂无

    纳塔丽躺在转角沙发上。一副孩子的痛苦模样。头枕着双臂,她看着走进房间的那个人,一点也不怕。 他来到厨房里,一转眼又消失在饭厅里,不久又出来了,手里拿着公事包,然后就像钉子一样钉在那里。随后迈动脚步,向大门口走去。大门口,他突然间难以割舍。 玛格丽特·杜拉斯(1914—1996):法国小说家、剧作家、电影导演,本名玛格丽特·多纳迪厄,出生于印度支那,十八岁后回法国定居。她以电影《广岛之恋》(

  • 写作

    [法] 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

    评分 暂无

    本书是杜拉斯晚年的一部随笔集,所收录的作品多是为摄制纪录短片而作。其中《写作》是对同名纪录短片文字部分的如实记载。文中,杜拉斯谈论她的写作,以及生活中的点滴回忆与感受:孤独、酒精、情人、独居的乡村别墅、电影、乃至对小哥哥的爱。此外,本书还收录了另外两个纪录短片:《年轻的英国飞行员之死》和《罗马》。 玛格丽特·杜拉斯(1914—1996),法国小说家、剧作家、电影导演,本名玛格丽特·多纳迪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