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性批判
柄谷行人
评分 9.6分
该书是日本左翼批判理论的代表柄谷行人迄今为止重要的理论著作。作者参照康德的“整合性理念”试图重建“共产主义道德形而上学”。同时, 依据“交换形态”论提出独创的资本-民族-国家三位一体说。
作为隐喻的建筑
评分 9.5分
这是一部关于解构主义的理论著作,集中反映了1980年代身处后现代思潮旋涡中的作者在日本语境下对“解构”方法的独特思考。 作者认为,西方20世纪人文和自然科学领域中普遍存在一种“形式化”的倾向,但这种“形式主义”革命不仅没能真正颠覆传统形而上学,反而使种种思想努力落入“结构”的深渊。而出路则在于通过“世俗批评”,在马克思“社会性外部”和维特根斯坦“*他者”的概念之上重建作为
哲学的起源
评分 8.1分
作者说在《世界史的构造》这本书里,他从交换样式(而非生产方式)的角度,对人类社会历史进行了重新思索,并在交换样式A、B、C之外,发现了交换样式D。作者还指出,交换样式D必然收敛为宗教的形态,而在遥远的伊奥尼亚时代的政治和思想中,恰恰曾经存在过这具有普遍意义的宝贵精神财富。但当时因为篇幅的原因,未能充分探讨,于是另外写了《哲学的起源》这本书作为前书的续篇,试图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考察。
帝國的結構
评分 8.2分
享譽國際的日本當代重量級思想家柄谷行人 提出揚棄並超越舊世界帝國與近代國家的劃時代鉅著 開啟歷史研究的新視界 近年來,各地革命與政治運動蜂起,但仍無法打破「資本―國族―國家」的牢固體系。世人中,已覺醒全球局勢並未跳脫此體系者少,誤以為歷史正在前進者多。此外批判席捲全球的新帝國主義時,若將矛頭指向特定國家,亦是時代的誤識,無法超越「資
柄谷行人談政治
评分 8.8分
柄谷行人,日本現代知識分子的前衛標竿。 . 他是下筆犀利的文藝評論家,跨越文學、經濟、歷史、哲學等多元領域;他是後現代思想的主要宣導者,對全球權力結構有深入研究;他是左翼批判理論家,不斷思索資本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的消長;他更是革命行動的實踐者,從一九六○年就參與鬥爭行動,熱衷公共演說,還曾籌組NAM運動,鼓勵成立各種小型共同體,與國家和資本對抗。
倫理21
子女犯罪,是子女自己的責任,還是父母的責任? 環境被污染,是誰該負責?是企業?是國家?還是你我? 面對無法控制的核災,面對尚未出生的孩子們,身為世界公民的我們,又該負起什麼責任? 這些倫理(道德)問題,是21世紀人類最深層的精神問題,也是數千年來人類生存問題的核心之一。日本當代思想家柄谷行人縱剖近代歷史,橫跨基督教、佛教、與西洋哲學
邁向世界共和國
评分 8.0分
這是一個改變二十一世紀 衝擊而大膽的社會構想 如果光靠一個國家進行社會主義革命也不行,同時性的世界革命也不可能的話,到底要怎麼做才好呢?在這裡,成為關鍵的,就是十九世紀一直都被輕忽的康德的「世界共和國」理念,憑藉各國讓渡出主權而得以成立。康德構想了「國際聯合」作為朝向它邁進的第一步,這是「從上而下」來抑制各國的方式。人們認為社會主義是對國家以透過「從下
马克思,其可能性的中心
评分 8.5分
在黑格尔主义终结的历史时刻,我们终于第一次迎来了“可以阅读”马克思的时代。 因为,只有卡尔•马克思才是黑格尔所谓“历史的终结”之后的思想家。 本书是一部开拓了当代世界思想界新天地的惊世骇俗之作。 在这个差异性和外部性纷纷解体的“全球化”时代,柄古行人通过对马克思价值形态论中“尚未被思考的”方面的解读,发现了马克思思
力與交換模式
评分 暂无
★日本重量級思想家柄谷行人跨科際、整合全面知識的顛峰之作! ★以動態的「力」而非靜態模式來理解歷史的運作,指出人類未來的方向! 柄谷行人在經濟歷史學的貢獻,是以四種「交換模式」出發的觀點,補充、擴大了馬克思《資本論》中「生產模式」所無法涵蓋的層面。繼二〇一〇年奠定其理論體系的《世界史的結構》,十二年後,他在本書中進一步修補社會主義理論的基礎、說明歷史演
日本近代文學的起源【典藏版】
享譽國際的日本當代重量級思想家柄谷行人 顛覆文學史常識的快意之作 考掘文學建立過程如何成為精神史的框架 本書集結自作者發表於文藝雜誌的批評隨筆,其前身為1975到1976年間作者於耶魯大學教授日本文學的課程材料的反思。這部代表日本後現代批評的經典著作自成書以來,受到極高的評價,隨著各國版本的陸續問世,在國際上產
移動的批判
不義在遠處發生,沒看見不等於不存在。 突破資本主義的毀滅性漩渦,我們可以怎麼做? 享譽國際的重量級思想家柄谷行人,苦鬥十年以上的經典 精裝書衣版隆重上市 你的行為,永遠不可以把人性──你的人格以及其他所有人的人格中的人性──僅僅當作手段來運用,必須始終視其為目的。──康德 乍看之下,商品是簡單
日本近代文學的起源
评分 7.1分
享譽國際的日本當代理論批判家柄谷行人 日本文學後現代批評經典著作 繁體中文版首度問世 日本近代文學研究學者政大吳佩珍教授新譯 本書源自作者一九七五年到七六年間於耶魯大學教授日本文學的課程內容。之後他將其反思的想法發表於文藝雜誌,進而集結成書。這部代表日本後現代批評的經典著作受到極高的評價,同時隨著英文版、德文版、
柳田国男論
長らく封印されてきた著者32歳時の長篇評論「柳田国男試論」350枚、書下し序文を付して初の単行本化成る! 柳田国男の〈方法〉を問い、柳田論に新たな視角を拓く。『マルクスその可能性の中心』と並行して執筆され、『日本近代文学の起源』を先取りした最重要論考「柳田国男試論」(1974年)。序文の他に「柳田国男の神」(1974年)、「柳田国男論」(1986年、既発表)を収録した柳田論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