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时代
周作人
评分 7.7分
留学时代,ISBN:9787108041456,作者:周作人 等著 张耀宗,张春田 编
周作人论日本
评分 7.3分
周作人早年曾留学日本,对于日本的文化与生活有着一种特殊的喜爱,尤其是对日本文学的研究十分深入,翻译有大量日本文学名著。二十世纪初,日本加快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周作人成为当时中国较早认清日帝侵略真面目的知识分子之一,从开始的专注于纯日本文学研究,转向对日本国民性的探讨和深思,对日本的武土道精神、万世一系的神国观念、日本的民族宗教国家神道做了深刻的检视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于中日关系的现状和前
周作人散文全集
评分 9.0分
十四卷,近七百万字,收录周作人全部散文及部分日记、诗歌、书信、序跋、译文,涵括了此前出版的主要周作人文集——《周作人文类编》及《周作人自编文集》的全部内容,还有集外文及未刊稿。多文为首次面世。 本书由钟叔河编订。钟先生90年代曾整理出版十卷本《周作人文类编》,更出版过多种周作人选集和单行本。 本书采用编年体形式辑录周作人1898~1966年的文章,所有
自己的园地
评分 暂无
本书是周作人早期自选散文集,分三辑,共56篇散文。所收文章多为山水小品和随笔,风格恬淡。其中“自己的园地”“绿洲”接近文艺批评,“茶话”则属于杂感随笔。“绿洲”意趣盎然,其手法为作者此后随笔创作多所沿袭;“自己的园地”则是作者此阶段文艺思想的一面镜子,少数议论散文表达了作者对文艺问题的独到见解。 周作人(1885-1967),中国散文家、翻译家。原名櫆寿,字启明,浙江绍兴人。青年时代留学日本
苦茶随笔
本书收录周作人散文随笔《关于苦茶》《骨董小记》《论语小记》《厂甸之二》《科学小品》《现代散文小序》等约50篇,包含了作者对于茶、对于人生的一种清醒的思考。全书给人以一种艺术的清新感,品《苦茶随笔》,犹如真的在品一杯真正的苦茶。 周作人(1885-1967),中国散文家、翻译家。原名櫆寿,字启明,浙江绍兴人。青年时代留学日本,五四运动时期任北京大学等校教授,并从事写作。论文《人的文学》《美文》
苦竹杂记
《苦竹杂记》初版于一九三五年十月,收入周作人散文随笔五十一篇,既有《冬天的蝇》《柿子的种子》《儿时的回忆》一类闲适散文,也有《畏天悯人》《情理》《常识》这样的杂文,寓悲悯于简练淡远之中,是具情感深度的性情之作。 周作人(1885-1967),中国散文家、翻译家。原名櫆寿,字启明,浙江绍兴人。青年时代留学日本,五四运动时期任北京大学等校教授,并从事写作。论文《人的文学》《美文》、新诗《小河》等
雨天的书:周作人作品精选集
评分 7.6分
《雨天的书》精选周作人作品80余篇。包括《北京的茶食》《故乡的野菜》《喝茶》等名作。 多为谈论饮酒喝茶,点心,各类小玩物的篇目。也有一些他与人之间的羁绊,他作为旁观者所受到的影响。写他的初恋,他生病继而死去的小女儿,或一两个普通乡民的命运。 文章“意境冲淡而念意深远”,如同他说他的理想,只是那么平常而真实的人生,凡是热狂的与虚华的,无论善或是恶,皆不喜。 周作人(1885-1967)浙江
过去的生命
评分 7.2分
《过去的生命》,周作人的新诗集,一九二九年十一月北新书局初版,为《苦雨斋小书》之五,有序一篇,收作品三十五篇。 周氏在序文中说:“这里所收集的三十多篇东西,是我所写的诗的一切。”他所说的诗,指的都是新诗,即“这些‘诗’的文句都是散文的”。而且,其中的《西山小品》二篇,本来就是散文,原系以日文写成,曾刊于日本杂志,后又自己译成中文,一九二二年二月刊于《小说月报》十三卷二号。
活着这回事 本来是如此单纯
评分 8.4分
一瞬一生
一瞬亦是一生,通过民国翻译大家周作人经典译本,重温日本文学的闲雅之美。随书赠送古典一笔笺一套。 《枕草子》与《方丈记》《徒然草》并为“日本三大随笔”,与《源氏物语》合为“平安文学双璧”。它是日本随笔文学的源头,也是一座高峰。而周作人先生的译本迄今仍是zui早、zui经典译本,他对古典作品把握精准,还原了日文的美感。欲了解日本文学的细腻、美感,以及日本文化中的审美趣味,《枕
知堂书话
老虎桥杂诗
《老虎桥杂诗》是周作人自编集中仅有的一本旧体诗合集,大部分写于南京老虎桥狱中,故名。集中《苦茶庵打油诗》及补遗写在一九四五年之前,前者曾收入《立春以前》;《炮局杂诗》《忠舍杂诗》《往昔三十首》《丙戌岁暮杂诗》《丁亥暑中杂诗》均作于狱中,内容涉及往昔读书心得、咏史、忆往怀乡等,“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反思生平,表白心境,至为深切;《题画绝句》为咏物之作;《儿童杂事诗》则以诗的形式讲儿童生活、故事,表达
时光阡陌,你一直未曾走远
评分 7.4分
药堂杂文
《药堂杂文》收入周作人一九四○年到一九四三年于沦陷的北平所写文章二十八篇。不同于早期瓦屋纸窗下泡一杯清茶的闲适之谈,亦不同于中期短篇笔记式的思想闪光,这里是关于中国文学和思想的“正经文章”。 从汉文学的传统前途到中国的思想,从启蒙到道德、女学,从留学忆往到故人感怀,虽不为长篇大论,却是身历铜驼荆棘之痛、滞留沦陷区的周作人对自己思想的一次梳理。 周作人(1885-1967),现代作家、翻译家,原
书房一角
《周作人自编集:书房一角》可谓《药堂语录》的姊妹篇,收入周作人读书随感一百九十一则,亦是其“涉猎前人言论,加以辨别,披金拣沙,磨杵成针”之作,因而短小灵活,甚或不足十行。又涉及古籍众多,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周作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辨析,寓现代思想于古籍评点之中,读来别有一番趣味。 其中《桑下丛谈》一卷集中梳理越人著作,对家乡绍兴的人物、古迹、风俗、吃食等一一绍介,是绝佳的越地风俗志,又字里行间可感
苦口甘口
《苦口甘口》收入周作人文章二十一篇,风格基本延续《药堂杂文》,是作者对自己思想的梳理,有谈文学谈思想的“正经文章”,也有怀人读书之作。尤其在《我的杂学》这篇总结长文中,全面回顾了自己的中外文学习及对各门学科的涉猎,提出后期思想的核心“伦理之自然化”,“道义之事功化”,是研究周作人绕不开之作。 《苦口甘口》中收录了周作人先生大量的散文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文笔生动流畅,看似散乱无章却内
药堂语录
《药堂语录/周作人自编集》收入周作人1940前后所作散文50篇,是其散文创作文体的一种新尝试,篇幅短小,近于“前人所作的笔记”。题曰“语录”并不是想效仿儒释,记录自身言行以传世,而取其“说的更简要”,择取一点切入,抓住思想的某种闪现。虽然作者自称这些文章意不在针砭,只是“摊数种草药于案上”,“摆列点药”,但行文处处透着“疾虚妄”“爱真实”的精神。 良药不必苦口,更对胃口的解暑之茶汤或许更有效,知
秉烛谈
《周作人自编集:秉烛谈》收录周作人一九三六年十一月至一九三七年四月的作品。作者晚年回顾平生著述,很是强调集中《赋得猫》一类文化批判之作。 其取材不避古今中外,全出于作者的特殊知识,特殊趣味和特殊发现,可以说因知识而有发现,因发现而有趣味,而发现和知识又都包容于趣味之中。因系趣味文章,行文是漫谈式的,虽然分量很重,立意也深,无论从艺术性还是思想性考虑,此类文章都居周作人最佳作品之列,最能代表他的特
瓜豆集
《周作人自编集:瓜豆集》收录周作人一九三六年五月至十二月的作品。较之此前之作,内容上有些新的成分。正如作者所说,“‘圣像破坏’与‘中庸’夹在一起”,这使我们想起他讲的自己身上兼有“绅士鬼”和“流氓鬼”来。这里“关于鬼神,家庭,妇女特别是娼妓问题,都有我自己的意见在”,周氏以由性心理学建立的道德观涵盖男女两性,但女性没有社会保障,多处受害者地位,所以尤其关注这一方面,而对女性之不幸遭遇,无论是经历上
知堂文集
知堂的意义别有说,在集内,兹不赘。我所怕的是能说不能行,究竟我知道些什么呢,有那些话我说得对的呢,实在自己也还不大清楚。打开天窗说亮话,我的自然科学的知识很是有限,大约不过中学程度罢,关于人文科学也是同样的浅尝,无论那一部门都不曾有过系统的研究。求知的心既然不很深,不能成为一个学者,而求道的心更是浅,不配变做一个信徒。 我对于信仰,无论各宗各派,只有十分的羡慕,但是做信徒却不知怎的又觉得十分的烦
儿童文学小论 中国新文学的源流
《儿童文学小论 中国新文学的源流》收周作人自编集两种:《儿童文学小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儿童学以及儿童文学素为周作人所关注,被他称为“一种特别的文学活动”。这方面的成就以及观点主要反映于《儿童文学小论》,大多涉及童话和儿歌,既富有研究价值,又颇具天真童趣,值得反复品读。 《中国新文学源流》是周作人关于五四新文学运动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的理论的系统总结之作,说理透彻,文笔精妙,身为中国的读书人,
永日集
《永日集》收录周作人散文四十七篇,为“苦雨斋小书之四”,是作者对文学与时事两个主题的继续或深入思考,展现了文章之美,思想之美,深度之美。 “谁愿的走上去,快靠着那手脖子,给我切下那死人的拳头!”――这是巫婆的咒语。但是作者为什么要介绍这个呢?因为人类是从蒙昧时代发展完善而来的,认识从前的蛮风,对于现今实有重大意义。作者兴趣的广泛可见一斑。 周作人(1885-1967),中国散文家,翻译家。原名
泽泻集 过去的生命
《泽泻集》收录周作人散文二十二篇,为“苦雨斋小书之三”,既有情趣盎然的“美文”,也有铿锵典雅的“时文”,乃“质朴平实”与“暗含杀机”两种风格的结合,颇堪品读玩味。《过去的生命》为诗集,收录二十九篇,为“苦雨斋小书之五”,或天真清新,或婉转悲悯,其中对于小孩及妇女的关注尤多,“小孩呵,小孩呵,我对你们祈祷了,你们是我的赎罪者”,这样的祈祷,十分感人。 本书为其中的《泽泻集/过去的生命》,书中收录了
雨天的书
《雨天的书》收录五十六篇,是周作人自编集中最著名、最有代表性的一本,收录了《故乡的野菜》、《北京的茶食》、《喝茶》等脍炙人口的名篇。这本书最可显示周作人前期随笔的风格特色,也就是“极慕平淡自然的景地”,是周作人的性情之作,影响深远。 “雨天的书”,书如其名,晶莹剔透,宁静隽永,如《喝茶》:“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同饮,得半日之闲,可抵上十年的尘梦。” 周作人
《自己的园地》分三辑,共五十六篇,其中“自己的园地”“绿洲”接近文艺批评,“茶话”则属于杂感随笔。“绿洲”意趣盎然,其手法为作者此后随笔创作多所沿袭;“自己的园地”则是作者此阶段文艺思想的一面镜子。 阿英说:“‘自己的园地’一辑,确立了中国新文艺批评的础石,……《沉沦》《情诗》二评,在中国新文学运动史上,可说是很重要的文献。”可以说,周作人的文艺批评理论,到此时遂告完善。 周作人(1885-1
生活之艺术
评分 8.2分
近代欧洲文学史
评分 7.9分
中国新文学的源流
评分 8.6分
欧洲文学史
评分 8.3分
评分 8.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