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哲学中的个体和宇宙
[德国] 恩斯特·卡西尔
评分 9.2分
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思想居于中世纪传统与近代的交界处,问题的萌芽繁杂多样,而解决方案又各不相同。种种思想是否有一种完整的统一性,是否包含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基本特征,这是恩斯特•卡西尔这部思想史经典著作的主题。卡西尔通过探讨库萨、达芬奇、蓬波纳齐、布鲁诺等人的思想与行动,总结自由与必然、主体与客体等论题,展示了文艺复兴时期哲学、艺术与科学的相互依存关系。此外,卡西尔为本书附译以的的著作《平信徒论精
道德小品
[意]贾科莫·莱奥帕尔迪
评分 8.5分
本书是莱奥帕尔迪作品《道德小品》和《杂感录》的选译。《道德小品》汇集了莱奥帕尔迪写于1823年至1825年间的散文。首次出版于1827年,共收24篇散文,大多采用对话录文体,凭借具有象征意义的历史人物或虚构人物,来阐发哲学观点,表达诗人因理想失败,深感狂澜之难挽,而趋于悲观,但又不懈地追求理想、探讨人生价值的旨趣。莱奥帕尔迪的另外一些散文、随笔,在他逝世之后,汇编为《杂感录》问世。这部具有独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沈从文
本书依托丰富的实物及图像、壁画、墓俑等形象资料,与相关的文献记载互见发明,为三千年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发展绘出清晰的轨迹,于此可以考见民族文化的演绎和各兄弟民族间的互相影响,历代生产方式、阶级关系、风俗习惯、文物制度等,有极好的史料价值。
陈康:论希腊哲学
陈康
评分 9.4分
陈康对希腊哲学的研究,尤其是对亚里士多德哲学的研究具有国际声誉。《陈康——论希腊哲学》是陈康先生关于希腊哲学的论文集,可以说代表了汉语希腊哲学研究的水平,由作者的学生、著名希腊哲学研究家王太庆、汪子嵩编集。 陈康(1902-1992)是享誉国际的著名哲学家,其博士论文《柏拉图巴门尼德斯篇注释》在《古典学季刊》发表后,在国际学界一举知名,曾被哈佛大学的一位同行哈桑称为“当
浪漫爱情的心理
[美]纳撒尼尔•布兰登
本书系美国心理咨询师纳撒尼尔•布兰登的论文合集,既包括对爱情作为历史现象的研究,也包括对一些具体爱情问题的分析和指导。作者是西方自尊心理学的创始人,他积累二十余年心理指导咨询的经验,系统地、有理有据地剖析“浪漫爱情”的实质。该书认为,爱情与生俱来,但是现代人的爱情受到工作压力、战争、天灾等诸多挑战,维护爱情需要具备更成熟的心理状态。
中东国家通史 也门卷
郭宝华
评分 暂无
《中东国家通史:也门卷》由古及今地介绍曾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中转站的东西方交通要道也门共和国的历史发展,介绍其大多为阿拉伯人的居民先后赢得的北也门、南也门的独立,1990年南北也门的最终统一,及其地理环境、经济、宗教、文化传统等。
实用主义
[美] 威廉·詹姆士
西方哲学史讲演录
张祥龙
《西方哲学史讲演录(上下卷)》的内容主体出自张祥龙老师的讲课稿,初稿为“西方哲学史”课程的讲稿,后又补充上页边评议或笔记。上卷内容自希腊哲学到德国古典哲学,下卷自实证主义到现象学。作者在本书中对西方哲学史做了细致的梳理,写作中展现了多层交织的对比棱角,尤其是西方与东方的对比。作者认为真正的“西方哲学史”应被理解为:对于探讨终极意义机制的西方进路和历程所做的现象学-解释学式的研究,本书亦体现了
哈代中短篇小说选
[英]托马斯·哈代
本丛书选取世界各国各语种最具经典性和代表性的文学名著(如《简•爱》《双城记》《老人与海》等),同时选择翻译质量最好且获得社会各界和学术界共同认可的译者译本(如朱生豪、张谷若、吴钧燮、郑振铎、曹明伦等),兼顾学术的系统性、文学史的全面均衡和适应当代读者的可读性。本丛书为开放丛书,此后积累延续出版。 《哈代中短篇小说选》精选哈代最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精品十七篇,全面反映作者的艺
古代中国文化讲义
葛兆光
评分 8.8分
本书为葛兆光讲义系列之一,是《古代中国文化讲义》的重订增补本。本书凡十三讲,涉及汉字、婚礼丧仪、家族和社会、儒佛道、阴阳五行、民间信仰、传统的世界观等。本次重订,对内容进行了大量增补修订,增添相当数量的配图,还在每讲后面增加了阅读文献和参考论著,以供读者延伸阅读。 本书为读者呈现出一幅生动的古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地图,带领读者感受一个早已随着时间远去的“古代中国文化世界”,
北朝村民的生活世界
侯旭东
评分 8.1分
独特视角展现北朝村民的生活世界 探索中古时期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部独具特色的北朝社会生活史著作。作者着眼于北朝时期的基层社会,利用多种史料进行多视角的考察,对北朝乡村社会进行了细致和全面的研究,其研究路径和成果具有多方面的学术创新意义。增加的两个附录,反映了作者对相关问题新的研究与思考。 【内
当昆虫遇见人类文明
〔美〕吉尔伯特·沃尔鲍尔 著
评分 8.2分
◎编辑推荐 十个章节,十个角度,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重新认识昆虫这一古老的群体。 原来昆虫与人类文明的关联,早已跨越千年岁月。 昆虫学家吉尔伯特·沃尔鲍尔以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昆虫之于人类的用途,它们既满足了我们饮食穿衣的需求,也为我们带来精神世界的享受,甚至是灵魂与信仰的寄托。 ◎内容简介
论法的精神
[法] 孟德斯鸠
评分 9.5分
《论法的精神》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政论家,政治社会学的奠基人孟德斯鸠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著作,本书于1748年在日内瓦出版。出版后轰动一时,两年内连续印行了22版,并很快被译为多种文字。书中提出的追求自由、主张法治、实行分权的理论,对世界范围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被载入法国的《人权宣言》和美国的《独立宣言》。此书被称为是“亚里斯多德以后第一本综合性的一政治学著作;是到他的时代为止的
经济学原理
[英] 马歇尔
评分 8.9分
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均衡价格论”,用边际效用规律来论证需求规律,并在“均衡价格”论的基础上建立分配论,把生产要素分为劳动、资本、土地和组织,然后进行经济学分析。 本书共分为六篇。第一篇“导言”介绍了经济学的实质、经济规律、经济研究的次序与目的;第二篇“若干经济概念”解释了财富、生产、消费、劳动、必需品、收入、资本的概念和内涵;第三篇“论欲望及其满足”分析了
万国竞争
章永乐
从拿破仑皇帝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漫长的19世纪戛然而止。自诩人类文明中心的欧洲即将掀起一场席卷天下的腥风血雨,几千万鲜活的生命归于尘土。若干曾经不可一世的帝国,很快会淹没在炼狱的血海里,灰飞烟灭。 这个正在经历剧变的世界,对中国又意味着什么呢?从1898年到1913年,流亡海外的康有为周游列国,行程遍及五大洲四大洋。他目睹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最后辉煌,奥匈帝国的摇摇欲坠,奥斯
心灵的揭示
[古阿拉伯]安萨里
本书是思想家安萨里关于伊斯兰伦理思想的专著,也是该领域的代表作。安萨里采取引经据典与案例分析、博采众长与叙议结合相互动的方法,用111章篇幅分门别类地梳理了伊斯兰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探究了伦理与哲学、伦理与社会、伦理与经济、伦理与法律、伦理与教育、伦理与自然等的关系。 安萨里(1058-1111),阿拉伯哲学家、法学家、教育家,西方学者称他为“伊斯兰教的奥古斯丁”、“苏
走到人生边上
杨绛
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向前看呢,我再往前去,就什么都没有了吗? ——杨绛 杨绛先生在96岁高龄时创作了这部充满哲思与意趣的散文集,通过对命运、人生、生与死、灵与肉等根本问题的思考,领悟到人生的价值在于遵循“灵性良心”的要求修炼自己,完善自身。她以深刻独到的体
劝读论语和论语读法
钱穆
本书集钱穆先生几十年来阅读《论语》心得之大成。所选文章既有根据钱穆先生20世纪50-60年代在新亚书院讲课记录而成的文章,也有钱穆先生发表在港台学术杂志上的文章。这些文章集中阐述了阅读《论语》之意义、朱子如何阅读《论语》、今人应如何阅读《论语》,如何看待古人对《论语》的不同理解及其出发点,以及钱穆先生对古人阅读《论语》之评点和他本人对《论语》的认识过程。
好莱坞
[法]雷吉斯·迪布瓦
评分 6.4分
本书在对电影与意识形态的关系的全面思考的基础上,试图通过深入分析众多案例来揭示“同一个电影”——美国电影。作者深入而细致地分析了美国电影如何呈现美国的意识形态。本书选取了诸多经典的电影作品,并从文化研究的角度,揭示了意识形态对好莱坞电影文本的强有力的影响。虽然意识形态问题与电影的品位无关,却关乎政治,作者选择将好莱坞电影与美国意识形态联系在一起,目的并不是要将某些流行影片妖魔化,而是旨在呈现
记忆小屋
[美] 托尼·朱特
这是托尼·朱特逝世前写的最后一本书,每一篇文字都是他对个人体验的一次回顾,也都最终引向了对历史背景的整理和评述。 他写到了童年时代的战后伦敦,回忆自己对伦敦一些公交线路的迷恋,并进而展开了对公共礼仪和战间期城市规划的深思;他也写到1968年的巴黎学生运动,谈及欧洲人观点不一的性别政治,并最终断定自己那一代人“是富有革命精神的一代,但是却错过了革命”;一系列穿越美国的公路旅
过渡礼仪
[法]阿诺尔德•范热内普
阿诺尔德·范热内普(1873—1957),法国早期民俗学家,欧洲民俗学研究的代表性人物。本书是范热内普的代表作,书中提出的“过渡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发生变化时举行的一种仪式。过渡礼仪通常包含分隔—边缘—聚合三阶段,各阶段的仪式都具有相应的社会象征意义。过渡礼仪实际上是一种应对人们的社会角色和地位变化的社会机制。范热内普所提出的过渡礼仪概念及其三阶段模式,已成为研究仪式行为的经典
法律与宗教
[美] 伯尔曼
评分 8.0分
作者哈罗德·J. 伯尔曼(1918—2007),世界知名的比较法学家、国际法学家、法史学家、社会主义法专家,法与宗教关系领域最著名的先驱人物。本书的主要观点是,法律与宗教是两个不同然而彼此相关的方面,是社会经验的两个向度—在所有社会,尤其是在西方社会,都是如此。本书认为,尽管这两方面之间存在紧张,但任何一方的繁盛发达都离不开另外的一方:没有宗教的法律,会退化成一种机械的法条主义;没有法律的宗
旧制度与大革命
[法] 托克维尔
评分 8.6分
1789年法国人以从所未有的最大努力,将自己的命运断为两截,把过去与将来用一道鸿沟隔开。但他们不知不觉中从旧制度继承了大部分情感、习惯、思想,他们利用了旧制度的瓦砾来建造新社会的大厦。因此,若要充分理解大革命及其功绩,必须去考察那逝去的、坟墓中的法国。 法国大革命有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似乎要摧毁过去的一切;第二阶段要恢复部分已被遗忘的东西。旧制度有大量法律和政治习
袖珍神学
[法] 保尔·霍尔巴赫
《袖珍神学》作者霍尔巴赫(1723-1789)是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战斗的无神论者。他和18世纪法国其他几个唯物主义哲学家拉美特利、爱尔维修、狄德罗等人共同战斗,他们的哲学思想和著作,成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奏。 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无神论者。生于德国,后移居法国。1753年继承伯父遗产和男爵封号,称为霍尔巴赫男爵。他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哲学研究应以自然的
事实、虚构和预测
[美] 纳尔逊·古德曼
纳尔逊·古德曼(1906—1998)是分析哲学、科学哲学和美学领域的大师级人物。本书是一部很简短但充满了原创性的经典著作,主要从当代数理逻辑、分析哲学、科学哲学的角度探讨了(科学)预测的本性。全书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困境”,讨论反事实条件句问题,是对反事实条件句最早的讨论之一;第二部分“投射”,由三章构成,分别是“可能者的流逝”,“新归纳之谜”,“投射理论的前景”。著名哲学家普特南评论说,
埃克哈特大师文集
埃克哈特
本书是中世纪德意志著名的神学家和神秘主义哲学家埃克哈特(约1260—1327)的著作。埃克哈特认为上帝即万物,万物即上帝;人为万物之君,人的灵性与上帝的神性是共通的。他的一系列神学思想,不但构成了基督教新教的理论基础,而且对后世德国哲学家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本书收录了埃克哈特大师的《教诲录》《论属神的安慰》《论贵人》《讲道录》等著名论著。
论自由
[英] 约翰·密尔
评分 8.7分
《论自由》是英国资产阶级哲学家、经济学家、自由主义的著名代表人物。书中论述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公民自由权利,阐明“社会所能合法施用于个人的权力的性质和限度”,并提出了自由的各项“原则”。 关于“论自由”这本书,密尔在引论中开宗明义地说,他所要讨论的是“公民自由或社会自由,也就是要探讨社会所能合法施用于个人的权力的性质和限度”。全书要义可以概括为两条基本原则:一、个人的行为只要
圣人无意
[法] 弗朗索瓦·于连
评分 8.4分
本书是研究中国哲学和“智慧”的专著,通过与西方哲学的比较,剖析中国智慧的特点,探讨了中国哲学在原发期走上不同发展道路的动因,并试图用中国智慧为西方理性开辟新的道路。全书分两部分,观点新鲜,行文朴实。 读者对象:供高校哲学系师生及哲学专业读者使用参考。
发生认识论原理
[瑞士] 皮亚杰
本书作者为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让·皮亚杰(1896—1980)。在本书中皮亚杰用结构主义和建构主义的理论,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其对于认识的发生和发展的理解。全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讨论了儿童从最初只有孤立的动作到主客分化,直至形成概念思维的整个过程的心理机制;第二部分分析了获得认识的生物学前提,也就是认识在机体方面的起源和机制问题;第三部分试图从发生认识论的角度回答古典认识论的问题,包括逻辑学中的公理
社会契约论
(法)卢梭
本书是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卢梭(1712—1778)的一部政治哲学著作。它探讨的是政治权利的原理,它的主旨是为人民民主主权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 本书分为四卷:第一卷论述了社会结构和社会契约,第二卷阐述主权及其权利,第三卷阐述政府及其运作形式,第四卷讨论几种社会组织。书中所提倡的民主理论很快风靡世界,不仅引发了震惊世界的法国大革命,亦为美国《独立宣言